草原新城画意浓
中秋时节,科尔沁大地硕果累累,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一年来, 通辽 市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通辽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辽市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利时机,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城镇化格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城镇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步伐加快,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新区高端发展明显,建成区逐渐扩大,功能明显增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特征逐渐显现在世人眼前。新老城区实现互补、呈现均衡协同发展的态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旗县城关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全面加快,老区改造、新区建设均取得了成效。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了46.5%。
民生城建
——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
市民老朱退休多年,闲来无事,买了一辆电动车骑着溜达。今天去桥北,明天去河西,后天去铁南……老朱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近年来,通辽进一步加快城区建设,道路越来越宽,文体设施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越来越文明……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好了!”提起城市变化,老朱赞不绝口。
老朱感受到的变化是通辽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跨步前进”的一个缩影。通辽市坚持以民生城建为着力点,实施了一大批市政工程,显著改善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大幅提升。通辽市大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实施了明仁大街、新建大街、建国路、胜利路、民航路、创业大道、青龙山大街、永安路立交桥、新世纪大桥等道路桥梁建设改造等一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工程。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巨大变化。通辽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03平方米,增加7.43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63%,提高了12.86个百分点;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5%,提高了71.9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897万平方米,增加了208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8%,提高了6个百分点;管道天然气进入我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2.13%,提高了24.75个百分点。通辽市城市多项指标均超过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有的位居前列,城市承载能力得到增强。
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通辽市建设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便民惠民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图书馆、文化馆、 科技 馆、博物馆、学校、医院、文体广场、社区“居民之家”等一批公建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科尔沁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下大力气开展了街巷硬化亮化、环境卫生整治、私搭乱建整治、占道经营整治、违章停车整治、广告牌匾统一等工作。同时,主城区公厕建设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工作、社区“居民之家”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双城同创”工作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此外,通辽机场航站楼扩建后投入运营,并实施了霍林郭勒机场建设。
百姓安居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百姓得到了满满的实惠。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共改造城市棚户区58507户,建设廉租房7770套、公租房7104套,改造老旧小区376个,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68万平方米,约40万人口受益。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年来,全市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7205套,基本建成1456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