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唱响”冬季恋歌

30.12.2018  07:33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电(郝芳芳)夏凉、冬热,正在成为乌兰察布发力大旅游最重要的两个“标签”。这个被称为“首都后花园”的城市,在成功打造“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后,又力图塑造“草原冰雪旅游目的地”新名片。

 29日,游客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大河湾国际滑雪场滑雪。(新华网 张伟摄)

    29日,乌兰察布市第三届冰雪艺术节开幕,两个大型滑雪场也同日开门迎客。凛冽的寒风,跌破零下25度的气温,也阻挡不住滑雪爱好者们的脚步。未来的几个月里,乌兰察布的各大冬季旅游景区和景点,又是一片红火景象。

    时光回溯,这里的冬季静悄悄。

    乌兰察布年平均气温仅为4.3℃,夏季平均气温也只有18.8℃。冷凉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冬天更加漫长。在很长的时间里,乌兰察布人冬天最不想面对的就是风和雪。而现在,“”他们千百遍的冷资源让这个寒冷的城市“火热”起来。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作为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的一份子,乌兰察布依托区位交通气候及旅游资源优势,抓住冬奥会催生的“3亿人上冰雪”巨大市场机遇,积极将冷资源变为热产业,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推动冬季旅游快速发展。

    三大滑雪场先后投入运行、精心打造冰雪艺术节、推出“皮草购物+滑雪+温泉+民俗+美食”冬季旅游精品线路、举办“一带一路”冰雪季和“飞雪极限”城市挑战赛……几年来,乌兰察布市旅游部门潜心研发独具特色的冬季旅游产品,吸引了周边城市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量的游客。为加快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乌兰察布市先后出台了《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政策》等政策文件,吸引旅游企业参与冬季旅游市场的开发。

    数据显示,仅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乌兰察布市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分别增长15%和25%。 冷资源开始释放热效应,乌兰察布的旅游产业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夏热冬冷“ 的格局,四季旅游成为新常态。

    目前,乌兰察布市已形成丰富的冬季旅游产品体系。依托集宁国际皮革城等推出“冰雪+购物”游;依托温泉水世界推出“冰雪+养生”游;依托冰雪艺术节推出“冰雪+节庆冰雪资源”游;依托祭火活动和哈撒尔祭祀、驼桩祭祀等活动推出“冰雪+民俗”游;依托农耕休闲度假村、乡村庄园、牧家乐等推出“冰雪+农牧家乐”游;依托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绥蒙革命纪念园、察哈尔民俗博物馆等推出“冰雪+红色文化”游。为了满足自驾游客需求,乌兰察布市还推出五条一日游和3条二日游自驾旅游线路。

    冬季旅游快速发展的乌兰察布,也迎来了的更多的利好因素。

    在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的冰雪旅游“一核一环两带”战略中,乌兰察布与相邻的锡林郭勒、赤峰、通辽一起被纳入“一环”,即“锡赤通乌”草原冰雪健身休闲环。根据规划,“一环”将以“草原+冰雪”为主要特色,发展草原冰雪健身休闲产业,打造“草原冰雪”自驾游品牌。这势必将成为乌兰察布冬季旅游的强大“助推器”。

    而随着2张家口至北京的高铁开通,乌兰察布将接入京张高铁,届时70分钟即可抵达北京。交通优势将大大提升乌兰察布对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和影响。

    更重要的是随着“京郊草原 乌兰察布”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冰雪草原 乌兰察布”品牌的打造,也势必让冬季旅游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周期。

    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未来几年,乌兰察布市将充分发挥与北京、张家口两地地缘、人缘、产业互补等优势,建立可实施、可操作、可落地的项目体系和建设运营投融资方案,建设岱海温泉小镇、凉城滑雪场等重点项目,提升冰雪产业档次,配套完善冰雪旅游休闲功能,创新举办一批冰雪旅游赛事节庆,打造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并以发展“冰雪经济”为载体,对原有的传统产业进行产业重组,找到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特色农业资源的品牌化、产品化、产业化路径,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切实促进体育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绿色品牌农业、商贸物流业和绿色制造业以及健康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智慧城市及房地产等其它衍生产业发展,形成全市多元产业支撑体系,带动乌兰察布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协同发展。

    乌兰察布,这个蒙古语意为“红山口”的城市,正站在冬奥会的风口,用“冷酷到底”搅动“全城热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