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产业转型不走“独木桥”

04.12.2015  15:25

  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旅游产业的发展,让莫尔道嘎这个地方逐渐红遍林区、“火”遍中国。利用优势资源抓转型,莫尔道嘎森工公司转型产业不再只走旅游这条“独木桥”,他们坚持转型先转观念、转型先强作风、转型先活机制、转型先抓落实,在林下资源开发、生物工程研发、低碳环保经济等转型产业方面。

  置身于呼伦贝尔市白鹿岛科技食品有限公司,跟随经理宋文武参观食用菌即食产品各道工序的生产车间,透过玻璃窗,只见一罐罐蘑菇酱和罐头,从原料挑选到漂烫、冷却,再到滚揉调味、灌装、包装,最后成品入库,真正做到了原生态,无污染,不添加。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莫尔道嘎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林下资源丰富,且拥有着得天独厚的野生菌培育条件,打造绿色食品,我们本着走大众与高端相结合的道路,让森林食品走向全国。”宋文武说道。

  2014年,呼伦贝尔市白鹿岛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的强力推动下,即食产品加工成功成为莫森公司一项谋发展、促转型的新兴项目。

  今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时间,“产业兴”成为了全林区时代发展的“代名词”。然而,巧借转型发展新机遇,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不断推进即食产品加工项目的各项基础化建设,建成了林区首家真菌培育和林下资源即食加工基地。

  宋文武坦言,做即食产品加工,林区人没有经验,新兴产业的发展全局上下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公司成立初期,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从新分配的大学生中选用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进入,组建起一支具有专业才能的人才队伍,为了争取早开工生产,他们在食用菌、山野菜精深加工项目的考察、调研、报批立项及项目引进等做了大量工作。按全自动生产线设备方案改造了生产车间,引进安装了一条半自动生产线,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模式。

  在食品公司技术员的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数十种大大小小的蘑菇酱和罐头,仔细一看食品的生产厂家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宋文武笑着解释道:“货比三家,我们把凡是生产蘑菇罐头和酱的都买来尝尝,看他们的口感和包装,再根据林区的特色和人群做出合适的口味。”

  今年8月,呼伦贝尔市白鹿岛科技食品有限公司4类蘑菇酱和4类蘑菇罐头正式上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收到了第一桶金。然而,转型产业如何使企业兴、职工富,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党政领导确定了以“基地+门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职工培育菌类养殖,吸纳更多一线转产职工的剩余劳动力,共度企业转型攻坚期。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切实将发展多种经营,作为企业转型、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加强了对外引资引智工作,联合吉林农大有序开发生物工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姻开发野生菌、野生植物的生物利用,生产加工生物制剂、生物保健品、生化美容产品、生物食品等高级尖端产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突破,为今后发展生物制药等高端生物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生态建设公益化和资源利用市场化,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确立了抓苗木公司组建工作,推进苗圃市场化经营,发展培育订单育苗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本的前提下,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宝贵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挖掘潜力,加快推进矿业开发的同时,莫尔道嘎还将高起点、谋长远,继续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结合实际,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大提升、大发展的旅游整体规划,增强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按照“资源整合,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邀请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重点客源地旅行社来考察洽谈,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深度挖掘森林文化、蒙源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切实以文化理念创意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今年还将通过现有成型景点及在建项目的合力打造,科学整合,达到提质扩容的目标,突出提质扩容,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通讯员赵佳佳 常威 高颖)

[责任编辑 赵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