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功勋牧人放牧用“北斗”

21.02.2017  23:19

2017年1月,正值蒙古国中央省最寒冷的季节。蒙古国功勋牧人很莫德呼老人再也不像往年那样,顶风冒雪在外放牧了。随着中蒙间国际合作项目“蒙古国北斗卫星放牧系统”的成功研发应用,蒙古国牧民们随时随地使用现代化设备就能感知牲畜的放养情况。“给种马、种驼、领头牛羊戴上卫星设备,用手机就能详知整群牲畜的位置、数量和生存状态,中国的北斗卫星真是神啦!今年呀,可以回乌兰巴托过年啦!”很莫德呼老人高兴地说。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一年前,在2016年初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曾经用“北斗卫星放牛”的实例来阐述国家大科技工程与百姓日常生活的关系。万钢口中的“北斗卫星放牛”指的就是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该系统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得到了成功应用,很莫德呼老人使用的“蒙古国北斗卫星放牧系统”正是该技术成果向国际的延伸和突破。

相对于内蒙古来说,蒙古国的地理、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更加恶劣,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地广人稀,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应用北斗卫星放牧技术面临众多的技术瓶颈”,据项目中方承担单位代表、内蒙古蒙科北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朝鲁介绍,为了使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能够在蒙古国落地应用,项目单位先后攻克了卫星放牧设备超低温工作技术难关,解决了卫星接收信号角度微调问题,特别是围绕蒙古国使用的斯拉夫蒙语体系开发出相应的斯拉夫蒙语导航放牧软件,解决了因百度地图上没有蒙古国牧区地名,导致牛羊无法在卫星系统中查找的难题。

蒙古国国土面积近157万平方公里,牲畜存栏量约5596万头,其中马约330万匹,牛约378万头,骆驼约37万峰。北斗卫星放牧系统在蒙古国的应用,将彻底转变蒙古国牧民传统的‘人跟牛羊走’的放牧方式,成为牧民的‘生命级’宝贝。”项目蒙方承担单位代表、蒙古国国立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巴图青格利博士介绍,2017年,中蒙双方将进一步合作,共建“基于北斗卫星放牧技术的草原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同时以此助推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落地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信息线索由科技厅合作处许易茜、内蒙古蒙科北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朝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