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发展蒸蒸日上——锡盟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综述

17.09.2015  09:27

  上半年,全盟接待游客566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27.6%。全盟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得益于盟委、行署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盟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来全力打造、加快发展。随着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文化旅游业不仅成为拉动全盟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农牧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我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文化旅游业进入支柱产业“第一方阵”

  近年来,盟委、行署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依托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先后创作了《草原记忆》《天堂草原》《姑娘湖》《明安图》等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建设了锡林郭勒文化园、中国马都、元上都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加大了那达慕、祭敖包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和传承保护力度。

  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我盟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逐步实现文旅互融、城旅互动、工旅互通、农旅互促、商旅互赢的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为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传文化、展形象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动力产业。

  2009年至2014年的六年间,全盟接待游客数增长2.4倍,旅游业总收入增长4倍。仅2014年,全盟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240万人,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近230亿元,同比增长24%,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位居全区第三位和第四位。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我盟大力开发观赏性、互动性、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项目,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研发力度,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了一批游客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旅游项目,全面提升了锡林郭勒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

  今年,全盟计划实施旅游项目66个,完成投资52.59亿元,同比增长15%。按照“一带两都四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今年重点推进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中国马都核心区、草原自驾旅游驿站、多伦文化旅游产业园、太仆寺御马文化产业园及风情马镇、锡林郭勒蒙元文化园、贝子庙文化产业园等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时,持续打造元上都遗址和中国马都两大核心文化旅游品牌,到2017年将这两个景区建成国家5A级标准的品牌景区。

  文化旅游品牌成为锡林郭勒“金字招牌”

  以品牌促创新,我盟按照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目标,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让锡林郭勒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发挥出来。

  随着我盟持续多年打造的锡林浩特市“中国·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中国马都大赛马、西乌珠穆沁旗“多彩乌珠穆沁——草原民俗风情节”、多伦县“骑着马儿过草原暨国际马术耐力赛”、东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杯”全区蒙古族冬季服饰大赛、正蓝旗“元上都旅游文化节”以及苏尼特右旗“骆驼文化节”等10多项品牌节庆活动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元上都”“中国马都”、“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锡林郭勒草原”等大文化、大旅游的品牌效应逐步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盟还通过加强与周边盟市、地区以及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旅游合作,整合不同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联手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建立“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促销联手、管理协调”的良好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中俄蒙”旅游区域协作,组织召开了中俄蒙边境旅游洽谈会,保证了出入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依托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陆路口岸的地缘优势,我盟积极推动与俄罗斯、蒙古国合作,联合蒙俄打造“茶叶之路”国际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茶叶之路”文化节、重走“茶叶之路”中俄蒙国际汽车自驾集结赛等品牌活动,开行了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草原之星”专列,持续在打造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国际旅游线路。

  文化旅游业成为农牧民“摇钱树”

  去年,乌拉盖管理区乌拉盖农牧场布林分场牧民于福利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开办了一家“牧人之家”旅游点。“电影《狼图腾》火了咱乌拉盖,我的旅游点明显比去年人多。”于福利满意地说。据他介绍,旅游点从今年5月份开始营业,基本每天都有客人,一次性接待能力达50、60名,日均旅游业纯收入800元左右。

  我盟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像于福利一样投资旅游业,旅游业正在成为我盟农牧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去年统计显示,全盟乡村旅游接待户、牧人之家(农家乐)发展到420家,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户均利润1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全盟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接待户增至11户。全盟家庭旅馆发展至2000户,从业人员达到8400人,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西乌珠穆沁旗、多伦县、阿巴嘎旗、正蓝旗等6个旗县市均建有家庭旅馆服务中心。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商品制造业的兴起。全盟民族商品制作生产企业在不断壮大,旅游商品市场日趋繁荣。目前,民族商品企业已发展到2000余家,其中已评定挂牌“旅游商品示范企业”127家,旅游重点旗县市均建有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

  今年,我盟在扩大家庭旅馆试点建设的同时,对已开展试点的6个旗县市实行家庭旅馆星级标准化服务管理,计划年内新增旅游家庭旅馆100户,全盟家庭旅馆达到2100户。全盟“牧人之家”计划发展到450家,从业人员达到4500人。全盟将筛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企业,通过贷款贴息、减免各项行政收费以及旅游发展资金支持等方式培育其发展壮大,届时将评定旅游商品示范企业30家以上。

  旅游富民项目的实施,拓展了城乡居民创业就业渠道,加速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记者耀华)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