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 做谦恭有礼青城人

29.06.2015  18:04

志愿者街头捡垃圾

为志愿者披挂绶带

  爱上一个城市,可以有许多理由,而细节,会在一瞬间让人怦然心动。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呼和浩特市做出了许多努力,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少了、餐厅里的光盘行为多了、车窗抛物的现象少见了……因为这些细节,呼和浩特正变得越来越美丽。

  6月26日上午,由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北方新报社共同举办的“文明呼和浩特——做谦恭有礼青城人”公益活动在内蒙古博物院启动。来自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新城区教育局、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联合会的近3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从即日起,各行各业代表、志愿者代表将行动起来,共同践行文明行为,做到文明排队、文明用餐、文明出行、爱护环境、拒绝车窗抛物,做谦恭有礼青城人,用一个个文明行为,书写呼和浩特的文明新篇。

   捡拾垃圾疏导交通

  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联合会青年团的25名志愿者分成两组,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第一组志愿者每人拿一个黑色塑料袋,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周边,充当起“环保使者”,沿途捡拾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另一组志愿者则手持“文明出行”的旗帜,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周边几个人流量大的交通站点,开始疏导交通,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排队上公交车。

  志愿者杨帆每次外出时,都习惯背一个书包,里面总不忘记装上一沓黑色塑料袋,看到随地乱扔的垃圾,便习惯性地捡拾到垃圾袋中,再投放到垃圾箱内。这天,他带领着第一组志愿者们,当起了“环保使者”。内蒙古博物院门前非常干净漂亮,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宽阔的马路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当志愿者们来到沿路的花坛前时,便纷纷驻足。“真没想到,花坛里面竟然这么脏,这么多人将垃圾随意丢在这里。”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志愿者李婷感叹,马路上随意丢弃的垃圾可以打扫干净,但丢弃在花坛里的垃圾,不易被发现,还不好打扫,这样的行为非常不文明。记者看到,花坛里丢弃了大量的烟头,志愿者们将烟头一个一个捡出来,将花坛清理干净。

  远远的,记者看到另一组志愿者正在十字路口、公交站点疏导交通。在内蒙古博物院站点,每当公交车进站,公交车前门打开时,4名志愿者便一一站立在门口,让乘客排队上车。

   文明行动市民点赞

  当志愿者开展“环保使者”“文明出行”等文明行动时,屡屡获得沿途市民的点赞,夸他们为“雷锋部队”,他们的行为传递着正能量。

  当天11点,志愿者们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公交站点引导市民排队上车时,等候上车的市民都非常配合。记者看到,一辆75路公交车驶来时,志愿者们站立在公交车前门口,10多位等候上车的市民自觉排起了长队,一个一个有序地上车。一位老人路过,见此行为,便竖起了大拇指,夸赞志愿者:“年轻人好样的,你们是雷锋部队。”

  随后,一辆青城2号线驶来,等候上车的乘客非常多,当他们看到志愿者的举动时,自觉排队上车。站牌下等候上车的市民纷纷称赞志愿者的文明行为。市民周女士说,有了志愿者的指引,人们都自觉排队上车,这样的行动非常好,也在提醒着市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文明出行。

  在呼和浩特土生土长的67岁市民张先生说:“这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呼和浩特的发展,经济发展快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进,这些年轻人将正能量传递感染到了我们,每个市民都有义务自觉行动起来,为美丽呼和浩特的建设做出贡献。”

   董珠辉8年参加公益活动

  脸上洋溢着微笑,身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斜挎包,6月26日一早,志愿者董珠辉便来到活动现场忙碌起来。帮助他人寻找座位、时不时捡起身边他人丢弃的垃圾……在董珠辉看来,做公益已经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董珠辉告诉记者,2007年他来到呼和浩特市就投身到公益活动中,从第一次献400毫升血,到后来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8年来,他已经参与过几十次公益活动。凭着持续的付出,董珠辉成为呼和浩特青城阳光义工,并获得了《北方新报》公益爱心人士等称号。

  这一次,董珠辉在报纸上看到了“文明呼和浩特——做谦恭有礼青城人”公益活动的相关报道,专门将自己手头的工作交给别人代为处理,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本次活动中。“作为志愿者,我曾来到工地与建筑工人同吃住,体会他们的辛苦。也曾连续3年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上学,义务献血也成为我一直坚持的事。如今看到举办做谦恭有礼青城人的活动,作为一名外地人,我也要加入进来,用我的一言一行来影响更多的人,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正能量。”董珠辉说道。

   希望每个人改变一点点

  在本次活动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明办组织辖区内1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参加。新城区文明办副主任高铁军介绍:“文明呼和浩特——做谦恭有礼青城人”公益活动契合了市文明办开展的“美在青城、礼在青城、信在青城、爱在青城、和在青城”系列主题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推进首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高铁军告诉记者,随着一系列公益活动的开展,首府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随手乱扔垃圾的市民少了,不排队的现象少了,更多的是大家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对于普通市民,我们希望通过更多像这样的活动来感染大家,让更多人在生活中感受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在各个学校,我们也会经常组织讲座,对学生言传身教。希望每个人改变一点点,可以使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高铁军说。

   25万名志愿者传播文明种子

  当天,近300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活动。他们分成多个小分队,到火车站、博物院、公交站旁边等大型公众场合,维护秩序,从点点滴滴示范做起,传播小事情大文明的理念。

  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联合会青年团团长王志飞说:“多年的志愿者经历证实,呼和浩特的志愿者非常多,约有25万人,平时积极踊跃参加活动的人就有上千人,其中以大学生为主。整个志愿队伍的服务热情非常高,每到有公益活动我们都积极地参与。我们志愿者本身就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象征,我们的身份和形象就是社会文明的一个小小的影子,走到哪里,都希望把一个好形象和正能量带给更多的人,促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记者 李国萍 刘 惠 李彦萱 郝少英 王 磊)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