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北梁居民的新生活

15.12.2014  14:08

  开栏的话: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激励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火热的改革开放实践,从即日起本报特开设“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内蒙古篇章”专栏。作为本报“走转改活动”的“升级版”,专栏将聚焦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围绕我区各族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8337”发展思路、打造六道亮丽风景线,开展“四个一”民生工程等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用富于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闻语言和细腻鲜活的表达方式,生动讲述内蒙古的精彩故事,全方位展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12月的包头北梁早晨,寒气刺骨。李志凤有些吃力地走着,但想到社区服务站,心里就暖暖的。每天上、下午,一送走上小学的孩子,腿有残疾的她就迫不及待地赶往服务站的妇女创业园。

  从北梁18.3平方米的旧平房搬到北梁新区北一社区50平方米的新楼后,家里有了A类低保,因车祸身体残疾的丈夫杨利军在服务站的残疾人康复区锻炼一段时间后,身体也在好转。她还学会了手工编花,和19个姐妹已经做了80多盆,东河区妇联和社区干部联系好了销路,价格比成本价高一倍多。想到自己能挣钱了,李志凤心中便会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

  “过去,每天呆在那间小黑屋里不想见人,觉得没意思。如今在这儿和姐妹们边干活边说话,时间过得可快了!”正在编花的李志凤说。

  妇女创业园是社区专为要照顾老人或孩子不能外出工作的妇女们建立的,她们学了技术后,活可以在家干。

  北梁新区北一社区服务站有2100多平米,里边图书室、棋牌室、书画室、文艺活动室、理疗室、心理咨询室、志愿服务台、社区矫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爱心超市等一应俱全,一站式服务大厅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医保、养老保险等很多事情。

  走进服务站,里面很热闹:画画的、健身的、打牌下棋的、按摩的、打乒乓球的都有,由居民组成的“爱乐艺术团”正在排练《北梁欢歌》。

  “合唱团已在社区演出7场。而且社区现已有3支文艺队了!”社区党委书记吕心义如数家珍:专门找人给残疾人健身作指导,日间照料中心给老人建了健康档案,提供理疗、按摩等服务和便宜的营养午餐,区里的医院每周末都来进行全科义诊,少儿书画班、舞蹈班、口风琴班给没钱在外面学习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培训,社区已有19支志愿服务队,根据所评的星级可以兑换服务……

  北梁新区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石丽娜曾是北梁财神庙办事处主任,她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这一为安置北梁居民新建的社区已入住3300多户、7000多人,将来要达到1万户。和别的社区不同,这里残疾人、两劳人员、吸毒人员、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占了4%,65岁以上老人占40%以上。

  “一户居民打开窗户求救,原来是防盗门打不开了。不会用厕所、电梯,管道井里放冬菜等,居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石丽娜说,“搬迁后怎样让居民过上新的生活?什么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精心制定了‘菜单式’服务,干部就是服务员,而这一环节是精心‘备菜’。”石丽娜进一步解释道:“‘菜单式’服务还包含了按需‘点菜’、贴心‘送菜’、真诚‘评菜’”。

  按需“点菜”:通过座谈会、入户走访填调查表,汇总居民意见建议286条,让居民点出服务的项目、时间和方式;贴心“送菜”:服务时间全天候,并提供代办式服务、多样培训,开办“为民讲堂”;真诚“评菜”:社区设立QQ群、微信平台,让居民评判干部的服务,以改进服务。

  在石丽娜看来,“菜单式”服务解决了3个问题:居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时间需要服务;怎样才能服务得更好。

  “北一社区的探索为做好整个搬迁居民的服务提供了借鉴。”东河区北梁棚户区改造服务中心主任郭新钊说,北梁共拆迁5.5万户,年底已安置近3万户,其中以异地安置为主。还有2.6万户住周转过渡房,到2016年底,北梁拆迁居民将全部住进安置房。

  此外,当地政府为北梁搬迁居民提供了创业援助、培训援助、市场岗位援助和困难人员社保援助。目前,已帮助1281名就业困难人员找到工作,享受社保补贴3338人。第一批调查登记的北梁失业人员,已大部分实现就业。近期,又对北梁新城、福满园、井坪苑等北梁安置区入住居民3704户7512人进行了第二批入户调查,统计各种就业援助愿望486人,正在积极组织实施中。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