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去机关化”的有益探索
街道社区“去机关化”的有益探索——康巴什新区实施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记事
“推动苏木乡镇‘去机关化’,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市委对全市各苏木乡镇、街道提出的要求。
今年以来,康巴什新区深入推进街道“去机关化”,在青春山街道实施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瘦街道、强社区、去机关化”的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城市街道社区服务群众的好办法,走出了一条城市街道一级机关“去机关化”的路子。
按基层党组织需要定岗
“去机关化”怎么“去”?基层干部更有发言权,基层党组织更清楚。
为此,康巴什新区党工委专门组织街道和社区的干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社区干部畅所欲言,把心窝子话都掏出来。汇总起来,主要是理顺三个关系:一是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使居委会能够去行政化;二是理顺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关系,强化办事处的指导作用,增强居委会的自治能力;三是理顺管委会各部门与街道社区的关系,使各部门的职能和服务真正下沉到社区,使社区的职能更加明确,服务居民更加便捷。最终的目的是要为社区松绑,把人员和经费向社区倾斜,努力推进居民自治化,让居民有充分的自治权,让居委会以最大的优势管理和服务好社区。随后,康巴什新区党工委在汇总、研究大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街道“去机关化”的社区改革试点工作,在青春山街道全面展开了社区体制改革,重点当然是向“机关化”动真格的。方案宣布后,全体干部表示完全支持、配合。回想起一年前的情形,青春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常青感慨地说:“真是没想到,我们的干部会这么给力!”
细究起来,其实也不意外,杨常青说,主要是三方面的工作做好了。一是思想工作到位了,前期的群众路线教育已经在干部思想里扎了根。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没有一个人为了躲避下社区而跑关系搞调动,一切听从组织安排,表现出了较强的群众观念。二是充分发扬了民主。新区和街道两级党工委充分尊重了大家对社区岗位的设置意见,给予了信任,大家也非常感动,有一种大展宏图、勇于在基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意思。同时,大家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以及离家远近等实际情况,挑选了适合自己的社区岗位。三是解除了后顾之忧。街道干部下了社区工作之后,并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新区有关业务部门也响应“去机关化”的要求,下派了24名工作人员帮助社区解决居民的难题。在干部提拔任用上,新区党工委向社区倾斜,计划对社区的书记和主任进行高配,并对成绩优秀者优先提拔使用。在工资待遇上,社区工作人员获得国家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初级职称每月补贴300元,中级职称每月补贴500元。
水到渠成。街道人员下沉社区并没有费多大周折,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统筹安排,所有人员便按岗就位。如今,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只剩下了7个人,原来有22个人,减去了68%。街道机关机构由原来的7个减到了现在的4个,剩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和城市管理中心,负责上传下达。
按居民意愿建体制
机关“瘦”下来,社区“壮”起来。那么,社区人员力量壮大以后,人都干什么?设立怎样的体制?设置哪些岗位和机构?青春山街道党工委秉承新区党工委的思路——那就是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
根据居民意见,青春山街道社区改革课题组先后到包头、上海、南京、合肥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最后确定了“一委、一居、一站”的社区管理体制。一委,是社区党委;一居,是社区居委会;一站,是社区管理服务站。街道“去机关化”沉下去的人员,除给社区党委增添了1名副书记和1名党委委员外,其余人员全部充实到了社区管理服务站。
社区管理服务站是社区体制中容量最大、人员最多的机构,共有67人,每个服务站配1名站长,1名副站长,按每200户配1名工作人员。根据居民方便办事的意愿,每个社区管理服务站实行“一厅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下设综合事务、社会保障、民政事务、卫生计生、文化教育、综治维稳、城市管理七个职能窗口。服务站建立了一口受理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投诉处理制度等业务管理制度,对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办理时间、办复结果进行动态跟踪,全程监控,保证受理事项及时办理和反馈。建立社区与街道和新区部门工作联运解决机制,对社区管理服务站不能解决的居民需求及矛盾纠纷,由社区管理服务站会同街道反馈民政局牵头解决。
街道人员“去机关化”到社区后,并不是什么事都插手管,居民委员会的事情是完全实行居民自治。改革前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都是社区干部,改革后全部由居民担任,都是由选民推选出的群众威信较高的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康盛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宏罡说,这次社区改革按照居民的意愿,体制机制理得特别顺,把人员都放在社区管理服务站特别好,能集中力量办实事,而居委会的民主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可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和开展各种群众活动,居民很满意。
各级机关都在“去机关化”
街道的“去机关化”改革,并不仅指街道的机关,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配合和支持社区改革,新区司法、住建、安监、城管、社保等部门的24名工作人员直接下沉社区办公,归社区党委管理,为居民服务。同时,新区各部门负责人都与各个社区建立了定点包服关系,每月至少下一次社区,了解民意,解决难题。
通过深入推进“去机关化”,康巴什新区和街道两级机关部门形成了合力,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效益。珠江社区的干部武玉兰说:“现在小区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停了水,有住建局的同志在社区办公,很快就能排除故障,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服务群众无止境。从今年开始,康巴什新区社区管理服务站实行了ABC岗制度。A岗负责社区管理服务站业务工作,B岗为网格责任人,对网格内的区域进行日常巡查,C岗负责走访入户工作,针对社会保障、民政事务、卫生计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情民意进行综合信息采集。每名工作人员兼任ABC三岗,每周进行轮换,确保每天都有人到群众中去。“对于居民而言,城市的社区办公楼也是机关,我们要把‘去机关化’这项改革深入推进下去。”青春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常青说。(杜水龙纪杰峰)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