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冰封生命

02.11.2015  10:22

  “目前生殖中心储存有上千人的胚胎,但真正缴费的只有不到300人,冷冻胚胎的费用只能医院垫付,耗费了医院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赵杰颇感无奈。

  小王和小范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给逾期未缴费的冷冻胚胎患者或“失联”的夫妇打电话,每人平均一天20通的电话,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不孕不育、城市不孕率持续攀升、试管婴儿,这样的字眼近几年频繁出现在一些网站和媒体。近年,我区不孕率的持续攀升,使得辅助生殖需求蓬勃式发展。

  据悉,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触试管婴儿生殖技术始于2009年,第一年仅进行上百个周期的手术,今年截至目前已进行了约1500个周期的手术,生殖辅助技术呈井喷式发展。

   试管婴儿成“求子良药”

  不孕症是中国数千万对夫妇的烦恼,我区也不例外。根据统计,到2012年,国内初婚妇女的不孕率已攀升至12.5%。

  汪帆(化名)与丈夫结婚四年多,至今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成为了汪帆的心头病。汪帆曾多次辗转于北京、呼市的各大医院,中药、西药一大把一大把地吃,甚至都到了求神拜佛的地步,但她的肚子依旧没有动静。今年9月中旬,在与丈夫商量后,汪帆决定接受医院的建议,进行试管婴儿手术。

  与汪帆情况类似的还有李君(化名)。李君对自己的生活极有规划,“我计划30岁结婚,31岁生孩子。”在婚后1年,因为丈夫患有少精子症,李君并未如愿怀孕,她开始借助生殖技术怀孕。“疼痛还可以忍耐,主要是程序太麻烦、太复杂、太繁琐了。”谈起一年前做试管婴儿手术时,李君颇有感触。

  医院多次从李君的卵巢内取出多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李君丈夫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李君的子宫内,使其在李君的子宫内着床、妊娠。一次手术就成功怀孕的李君,在7月初生下了可爱的女儿。“看到女儿那一刻,感觉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君动情地说。

  “2009年,我院开始进行生殖辅助相关方面的技术,一开始每年上百个周期,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已进行了1500个周期的手术。每天生殖中心接待上百名患者咨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刘芳告诉记者。

   生殖中心的烦恼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的10多个液氮罐中,储存着2000多个胚胎,医院由专人看护这些液氮罐,每星期都会定时注入液氮保存胚胎。

  在试管婴儿成功后,李君将剩余的6个胚胎储存在医院,6个胚胎被陆续放入零下196℃的液氮罐中,等待某一天李君夫妇的“唤醒”。这些如李君的患者们还有很多。陆续冷冻在医院的胚胎,渐渐成为医院生殖中心的负担。

  在患者做试管婴儿手术后,100人中会有70人的胚胎都会交由医院冻存。

  小王和小范是专门随访组的成员,随访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利用生殖技术怀孕的患者。从去年开始,给逾期未缴费的冷冻胚胎患者打电话成为了小王和小范的主要工作。“一天每人至少打20多个,但真正来续费的也就一两个人,对于不接电话的患者,只能反复打,直到打通为止。”

  对于逾期不来缴费,很多接通电话的患者给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家太远、工作忙、更甚者直接丢下一句“我不要了”,常常让小王和小范无言以对。

  “按中国目前的法律,未婚单身女性禁止在国内进行冻卵手术,中国也不允许胚胎捐赠。”这些冷冻的胚胎,在医院联系不上患者后,成为了“烫手山芋”。据刘芳介绍,她们在与全国各大生殖中心交流中发现,这个问题已成为了各大生殖中心普遍的烦恼。“偶尔与内蒙古人民医院的生殖专家们探讨时,他们也对这个问题比较头疼。”

   现实难点 胚胎无处安放

  据刘芳介绍,目前所有前来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医院都会与他们签订一份关于《胚胎冷冻和解冻知情同意书》,根据《胚胎冷冻和解冻知情同意书》约定,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储存胚胎的最高期限为10年。夫妇俩需每年缴纳约2400元左右的费用,逾期一年未缴纳的视为夫妇两人自动放弃胚胎,医院将对胚胎进行销毁。

  刘芳也称,目前医院在未取得夫妻双方的书面签字后,即使“失联”多年或电话中称“我们不要了”的患者,他们在医院冷冻的胚胎,医院也从未尝试过进行销毁。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今年夫妇前来医院签署同意销毁冷冻胚胎的协议书,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从冷冻胚胎的比例上看,这还是比较少。

  “目前生殖中心储存有上千人的胚胎,但真正缴费的只有不到300人,冷冻胚胎的费用只能医院垫付,耗费了医院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此,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赵杰颇感无奈。记者在实验室看到,10多个液氮罐占满了实验室。为能继续存放这些冷冻的胚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正在扩建新的实验室安放这些胚胎。

  “目前,国内辅助生殖技术缺乏法律层面的明晰判定。”在采访中,刘芳无奈地表示。面对不孕率的逐年攀升,辅助生殖技术的旺盛需求,急需出台相关方面的法律条文,给这些“无处安放”的胚胎寻个好去处。(记者齐晓英)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