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深度实施“十个全覆盖”:“10+N”圆了更多幸福梦

01.07.2015  10:50

  原标题:【深度实施”十个全覆盖“】“10+N”圆了更多幸福梦

  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4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我区各地从群众需求出发,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确定的10个项目外,还根据各自不同情况,把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乡风文明、文化旅游、乡村公路建设等项目进行“N”的追加,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群众直呼没想到。

   “N”追加出别样生活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游客正在观赏140米长的《农民纪事图》剪纸作品。据悉,该旗充分利用本土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了文化旅游产业链。记者郭力摄

  赤峰市喀喇沁旗农家院文化气息浓郁,节假日期间,游客络绎不绝。  马文基 摄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赛乌素嘎查田野农机合作社里,道尔吉忙着检修合作社的农机。他说:“得在谈好的18000多亩草场上大干一场。” 记者 郭力 摄

  “家门口建了垃圾处理厂,再也不用感受苍蝇满天飞了!”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吉祥小镇”建设,锡林浩特市贝力克牧场真是大变样: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拔地而起,平坦的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新建的垃圾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杨树、樟子松等增添勃勃生机,幼儿园、文化活动室正在加紧建设……职工们不用大老远跑到城里,在自家门口就能看病、购物、娱乐,方便又快捷。职工们高兴地翘起大拇指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和“吉祥小镇”建设,让他们感觉生活条件和城里一个样。

  “村里有了路灯,晚上出门和回家再也不害怕了。”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八台镇四庆堂村民王小宇说,亮化工程照亮了村民的生活。

  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是兴安盟扎赉特旗的生态名片。“十个全覆盖”实施以来,扎旗将绿化工作作为“十个全覆盖”的重要延伸,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积极营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路在林中、村在林中”的环境,努力建设生态扎赉特。

  “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水电路得到了极大改善。”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党委书记谢忠德对镇里的变化感到欣慰,“农网改造以后,8个合作社安装了9台变压器,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水电路的改善,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了农村公共服务上水平。

  通辽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上,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牧区危土房改造工程,统筹推进创业就业和扶贫攻坚等重点民生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基本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赤峰市红山区三中街一度基础设施薄弱,房屋破旧,道路全都是土路,村里的人出门难。“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以来,红山区对区内的村庄进行了统筹规划建设,通过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一系列手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乌海市实施扩面提标,延伸覆盖内容,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燃气、排污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区域分片装设供暖锅炉和排污管道,同时开通了农区免费公交线路。

  各地决策层考虑长远,不但将“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的有声有色,在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还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情况的村落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对有切实需要的村庄,突破“十个全覆盖”的界定,变成了“10+N”的模式。

  “这样有的放矢,就能向基础条件弱的村庄进行倾斜,同时更能提升‘十个全覆盖’的整体质量水平。”呼和浩特市农口部门的干部认为。

  事实上,“10+N”的模式,体现的是执政者审时度势的思维方式,更是以人为本的执政思路。

   幸福指数一路上涨

  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舒适的人居环境和丰富的精神家园,如今的农牧民,把精力放在了发家致富奔小康上。

  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浩日彥艾勒嘎查毗邻国道304线,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孝庄园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村里又有一大片500多年的古榆林,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今年,嘎查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新修的村路又宽又平,新建的村民之家与迎风伫立的古榆林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置身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越来越多到孝庄园旅游的客人从这儿路过时被吸引驻足停留。村民吴六斤看准了其中的商机,拿出自己做豆腐、榨油的看家本领,开了一个农家乐,没想到生意特别红火,于是,吴六斤干脆新建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餐厅以增加收入。

  “自治区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每一项都切实关乎我们农村牧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我们农牧民的生活轨迹都重划了!”吴六斤说。

  城乡统筹的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民非农化和农业工业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产业,让收入多了条路子。

  “新常态下,新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应当成为发展的动力来源,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样农民的新生活才有持久性。”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认为。

  统筹城乡发展,根本在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镇村建得再好,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王祥是鄂尔多斯市嘎鲁图镇神水台村四社的村民,今年已经种了两茬大棚蔬菜的他,丰收的喜悦已经挂在了脸上。神水台村四社还为每户实施农村肉羊养殖项目。农村肉羊养殖项目国家补贴5万元,自筹1.76万元,建设110平方米接羔棚圈。

  神水台村与陕西省榆林市临近,地理位置优越,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嘎鲁图镇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植、休闲旅游、采摘和农牧家乐,吸引周边游客,使农牧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通辽市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扎鲁仓嘎查的木仁,因为每天开着轿车去种地成了名人。“以前不敢买车,没地方开。‘十个全覆盖’工程给修了路以后,嘎查里的人们纷纷开始买车了。”木仁说,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让老乡们的幸福指数一路上涨。

  “就是要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城里人有的,农村也要有,城里人能得到的公共服务,农村的父老乡亲也要‘零距离’享受!”过去谈到住在农村便自觉底气不足,现如今说起自己的家乡,项目村的农牧民话里话外都充满了自豪感。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让农村牧区变美了,更为农牧区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制约农村牧区发展,也是农牧民最关心、关注的棚圈、水、电、路等基础性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农牧民对今后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人们有了新梦想,新家园、新生活。面对未来,我区将逐步完善综合配套,以线带面,梯次推进,努力提升农村牧区小康建设总体水平。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