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刘玉华:牢牢抓住“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执行环节

25.11.2015  10:03

牢牢抓住“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执行环节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自治区派驻呼和浩特市调研督导组于9月6日进驻到位。通过两个月的调研督导,真切感受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给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自体验到“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让广大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受到广大农牧民发自内心的欢迎和拥护。我一边工作一边思考,形成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刻感受新变化,切实增强做好督导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调研督导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项工程的巨大成就,概括起来,体现为“五个巨变”。

  一是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许多村庄达到了“四通五化六有”标准,农村基础设施迅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二是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增大。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充分考虑农村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

  三是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根本转变。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使农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群众的精神面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科学健康的生活新方式、良好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新的村规民约正在形成。

  四是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高。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整体加强,真正实现了王君书记要求的“阵地建起来、旗子飘起来、牌子挂起来”。

  五是各级干部谋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自治区派驻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一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看到这些变化,使我对实施“十个全覆盖”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农村牧区,集中发力,为我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大幅缩小了城乡差距,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助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真正解决农村牧区持续发展问题的金钥匙。“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推进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拉动投资,带动消费,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了农村牧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这一工程,增进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本领,增强了凝聚力、公信力、战斗力。

  二、几点思考

  把好事办好,把“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搞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执行环节非常重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认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督导中我们发现,个别地方还没有将“十个全覆盖”当成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没有当成民生、民心工程来抓,没有当作一份事业来做。顺利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科学规划,发挥好规划的作用。督导中我们发现,一些地区不注重规划,规划做得不细,不够科学,没有很好地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村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缺乏创新。建议各地要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在制定规划时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体现当地特点,突出本地文化,注重创新,不要简单模仿。

  (三)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各级对农村牧区的投入空前加大,在督导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操作上不规范的地方。建议抓好“十个全覆盖”建设资金的监管工作,对资金使用跟踪审计,预防腐败。

  (四)重点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在督导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队伍不专业,不按工程的标准和要求施工,容易搞成豆腐渣工程。建议自治区、盟市、旗县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实行旗县全部验收,盟市重点检查,自治区抽检的模式,形成层层抓质量的良好局面。

  (作者为自治区编办主任、自治区派驻呼和浩特市调研督导组组长 刘玉华)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