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常志刚:凝心聚力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

27.11.2015  09:29

坚定信心抓难点 凝心聚力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区情、社情、民意,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这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全区上下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担负起历史责任,主动投身到这项事业中,全力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

  一.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意义重大

  “十个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发展工程,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大举措。我区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要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前列,必须加快实现1000多万农牧民的小康。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突出了以保障和改善农村牧区民生这个优先方向,找准了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和难点。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个全覆盖”工程对农村牧区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有力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快了传统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带动形成了一批新型农牧产业、庭院经济、旅游经济、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在落实“十个全覆盖”各项任务落实过程中,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强化,特别是推行“456”“532”工作法、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等工作,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十个全覆盖”得到城乡广大群众的拥护,筑牢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是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平台。自治区党委通过成立工作督导组、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办法,体现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在全区上下形成了“说了就办、定了就干、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氛围。同时,各地选派干部驻村工作,提升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全力推进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

  人社部门承担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直接关系着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

  去年以来,我们出台了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调整了缴费档次,提高了参保补贴标准。下发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规程,指导各地规范工作流程。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截至10月底,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729万人,享受待遇人数209.32万人。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从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始,每年将基础养老金提高5元,2015年达到每月85元。

  三.创新服务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积极探索开展“十个全覆盖”信息互联互通惠民工作。发挥“12333人社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综合应用,与农村信用社合作,依托嘎查村便民连锁超市,在12个盟市开展了“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布建工作,截止10月底,共建设5172个。这一服务模式,使参保农牧民足不出村便能查询养老待遇发放明细、办理养老金转账和取现、在超市购物消费,大大方便了农村牧区群众,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今后,我们将全面启动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的布建工作,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推进,实现人社民生服务平台在嘎查村的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是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探索。做好这项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谨的作风,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真正让群众满意。

  一是要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政府扶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搞建设。

  二是要注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各地要注重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下群众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做好工作。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并统筹安排,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三是要注重建设、管理两手抓。各地既要抓好建设工作,把缺位的公共设施补齐,也要抓好管理工作,让建设项目建好、用好,保证这些公共设施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巩固“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

  四是要注重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各地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要依据实际条件,鼓励发展新型农牧业产业。要拓宽增收渠道,特别是要完善落实鼓励农牧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创办新型农牧业主体,发展休闲农牧业等,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十个全覆盖”任务一定会圆满完成。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自治区派驻呼伦贝尔市调研督导组组长 常志刚)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