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点】统筹协调 扛鼎推进新型城镇化
编者按: 城镇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发展图谱中的重要纬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然而,新型城镇化并非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就蓝图。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过去数十年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出现的诸多问题:城市急速扩张、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我区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
如今,自治区城镇化进程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该何去何从?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答案:城镇化应以人为核心;发展新型城镇化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新型城镇化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
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面对新型城镇化的迫在眉睫,我们通过梳理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与两会代表委员的看法意见,围绕“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一主题,推出整版报道,试图探寻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描摹发展路径
去年的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科学谋划城镇化工作,把握好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要求,把握好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治区实际、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要敏锐捕捉、充分发掘新常态下城镇化中蕴藏的新机遇,按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要求,不断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要着眼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区域结构。我区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差异很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要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区域比较优势调整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构筑经济优势互补、功能定位清晰、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继续支持呼包鄂等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区域内资源要素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扎实推进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要大力支持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境旗市的扶持力度,帮助这些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尽快缩小发展差距。要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摘自王君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扎实落实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努力使农牧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得下、稳得住、过得好;要着眼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培育发展呼包鄂城市群,加快培育发展盟市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培育发展旗县城关镇和中心镇,统筹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构建多中心带动、多节点支撑的城镇化格局;要牢固树立集约节约用地的理念,搞好国土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城镇建设用地结构,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国土空间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为内蒙古未来发展拓展更大空间;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要抓住我区城镇化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机遇,高水平搞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努力增强城镇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摘自王君书记在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