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土特产触"网":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

09.12.2014  11:15

  原标题:农畜产品电商: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

   打开网页,点击商品,网上下单,刷卡付费,两三天后就可以收货。每隔两个月,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老师包迎春就会登陆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为家人购买小米。这样一种购物常态,让包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她的课题。

  究竟该怎样让养在“深闺”的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挺进全国市场?一直关注电商发展的包迎春很早就意识到,网络电商对于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础的意义十分深远。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晰地写到:“要制定全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深入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这是我区首次把“电子商务”正式写入报告。

  仔细研读报告中的细节,让包迎春隐隐感觉到,电子商务为我区农畜产品开启输出第二通道的时机到了!

  果不其然,涉农电商相继在我区异军突起。绿岭瀚漠,淘宝特色中国·内蒙古馆,蒙优汇、可意网等电商平台上线试水,正载着“绿色内蒙古”抢滩全国市场。

  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不止一次在会上提到这个骄人的数字:1510亿元,这是今年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额。

  “与去年同期比,增长11.3个百分点,不容易。可是如果再看农畜产品的销售,我们内蒙古的输出环节还相对较弱。虽然刚刚上线的‘蒙优汇’势头不错,可是究竟用已有的知名网络借船出海,还是自建平台造船出海,我们都在摸索一种最恰当的方式。”郭健说。

   土特产触“网”,新市场大门向内蒙古敞开

  当沾着泥土味儿的产品接触到互联网之后,呼和浩特市鸡蛋销售商张林波的喜悦总是一波接着一波。

  2012年,张林波在新浪网注册了“呼市农村土鸡蛋”的微博账号,他没有想到,托克托县缸房沟村的鸡蛋,会让他的微博粉丝高达7559位。

  “许多城里人想买土鸡蛋。而在农村,许多人的副业就是养鸡,鸡蛋多的卖不出去放的坏掉了,于是有了网上卖蛋的想法。”张林波说。

  “现在我们的鸡蛋供不应求,需要提前订购。”12月3日,正在村里收鸡蛋的张林波说,还有北京等地的客户想买他们的土鸡蛋,但因土鸡蛋本身就少,呼市的客户都不够买。

  鸡蛋“触网”,打开销路并非个例。

  2013年末,乌珠穆沁旗牧民合作社的奶皮子遭遇卖难,牧民们一筹莫展。当时,正在筹备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的馆长贾宇峰得知这一信息后,马上来了精神。

  他带上设备,为产品重新设计了包装,通过实地拍摄视频,将奶皮子原汁原味的制作过程呈现在网上,惊喜出现了。

  “发布3个小时后,奶皮子卖出去1000张。之后补了500张,不到一个小时又卖出去了。”互联网的销售神速让贾宇峰和牧民都喜出望外。

  3月11日,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上线当日,50余万人点击内蒙古馆,超过95%的成交额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在开馆前,贾宇峰在淘宝网上统计,只有奶制品、牛肉干等23个种类。

  而如今,丰镇月饼、卓资山熏鸡、山野珍菇、花生、小米、羊肉、羊羯子等800多个品类的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都在淘宝网上有了“家”。

  从23个品种增加到800多个品种,贾宇峰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更让他自豪的是,借网络之力,内蒙古馆半年的销售额冲上了1.8亿元。

  “年底我们的销售将做到3个亿”贾宇峰说:“哪些产品卖的好,哪些产品顾客不认可,可以直观看得到,缩短了中间的信息流通,让供求双方及时获得信息。即便是差评也并不可怕,通过网络销售,商家可以快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包迎春说,在我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与季节性、受气候影响大和储藏周期较短等特点,极易发生农产品的滞销,所以“卖难”一直是农产品销售中的“老大难”问题。而网上销售已成为缓解农产品卖难的重要途径,让农畜产品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敞开了一扇大门。

   物流成瓶颈,难解的死扣如何解?

  在采访中,不少网店店主向记者讲起了成长中的苦恼,而物流成本成为大家一致的诟病。

  在网购平台,内蒙古一直被定义为边疆偏远地区,而这一定义,还意味着更高的物流费用。

  “内蒙古快递包裹首重10多块钱,而在江浙沪只需4块钱。农产品中的米、面、粮油、玉米、土豆走快递,快递成本比产品成本还要高。到了消费者手里,比一出门到超市购买还要贵。这样,有多少消费者愿意承担这么高的快递费?”贾宇峰说。

  包头的网店店主池向国也向记者吐槽道,开网店本身本小利薄、以量取胜,而现在的物流成本太高,“从实体店买600克一袋的羊蝎子仅需20、30元,而要发放外地,快递费20多元。我区没有泡沫纸箱厂,从外地买进包装,加上冰袋等费用算下来,得卖到80多元。”

  有数据显示,2012年,内蒙古在阿里平台上共售产品18亿元,而内蒙古从阿里平台买进162亿元,9倍的逆差。

  “因为咱们外销的量上不去,从咱们这拉不上很多的货,平摊下来物流费用很贵,快递很难降下来。而反之,快递费降不下来,也制约着量的外销。如果我们内蒙古不能把物流成本降下来的话,大量输出农产品会很难。”贾宇峰将这一现象称为难解的“死扣”。

  蒙优汇在上线之前也考虑到了这一难题。今年7月9日,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组建的电子商务平台——“蒙优汇”电商平台正式上线。

  “蒙优汇”电商平台以“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为运营模式,肩负着全区400多家企业名优特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商销售和推广任务。而其为解决物流成本难题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以一包牛肉干为例,在上海邮广州仅需4元,邮寄内蒙古就得12元,生鲜类还要更贵。而恰恰江浙沪和广东是全国网购最大的市场,那就不如将物流放在上海。”蒙优汇电子商务平台的总经理杜勇介绍,蒙优汇冷库、常温库全部设在上海。在外销之前,先将我区精选的农畜产品批发到上海,再分成小包装来卖。

  “卖到江浙羊肉,12到18小时到货,全国的其他主要城市是24小时到货。要是在上海,下午6点下单,消费者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到。”杜勇说,这样不仅减少了物流成本,能够快速送达产品,还赢得了网上平台和我区农畜产品的美誉度。

  包迎春认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健全的物流配送体系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借助农牧区便捷的公路系统,实现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畜产品的快速运输。

  同时,为降低农产品在仓储和运输等环节的损耗,要建设农产品包装加工、仓储等配套设施,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系统,并建立现代化专用仓库用以储存独具特点的农畜产品。

   借船还是造船合算?

  依托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呼市主营生鲜、羊排、羊腿等农畜产品的网店店主小王今年卖出去大约100万元。

  而事实上,面对风起云涌的电商浪潮,缺乏电商运营经验、没有专业的人才团队、不知道如何进行网上推销的我区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商还在观望。

  究竟是自己成立电商平台,还是依托现在成熟的电商平台?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农产品供销交易平台,因为知名度等多方面原因,面临“买方找不到卖方,卖方找不到买方”的尴尬局面。

  “最核心的问题,流量在哪?自建的平台,精准度不强。不如借船出海。”贾宇峰说。

  借助淘宝的品牌效应,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成为内蒙古产品最丰富、入驻商家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绿色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小盘子带动大盘子,线上的展示和销售带动了线下的市场。以蒙盛羊肉为例,开馆当日共销售6800袋。不久,有过消费体验的哈尔滨的餐饮企业直线与蒙盛联系,订购30吨羊肉。如今,半年的时间过去,蒙盛羊肉入驻了哈尔滨的家乐福超市。”贾宇峰说。

  而蒙优汇却选择了两手开工。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官网,“造船”将我区龙头企业的农畜产品做线上的整合,同时将这只“大船”作为一个整体登陆知名电商平台。

  最让杜勇得意的,不久的将来,“蒙优汇”这三个字将入驻所有大型电商平台。

  9月9日,蒙优汇在淘宝推广运营,一个月时间内销售250笔。

  今年年底,蒙优汇将争夺淘宝网特产类销售前10名。

  明年还将相继登陆天猫店、1号店、亚马逊等网络平台,蒙优汇让我区农畜产品将搭着“顺风车”在网上全面开花……

  “2016年底,蒙优汇将成为淘宝网特产类销售前3名。”杜勇很自信。

  “电商,已经是与实体店、传统销售渠道平分秋色的重要营销通道。尤其是对主要市场在区外的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而言,电商不仅有效消除内蒙古远离市场中心的障碍,更会将分散的农户和分散在内蒙古各地的农畜产品汇集到一个平台。”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

  他建议,应该让专业的电商团队通过线上整合资源,在网络空间造一只大船,带动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进入到全国的大市场之中。

  “网上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再过15年后,可能每个人都在使用网购。目前,电子商务正向手机的移动终端发展,而手机终端非常适合农民这样具有流动性的人群。”包迎春说。她希望我区能提高农牧民电商意识,组成专业合作社,推进产品标准化。

  而随着涉农电商在我区的提速发展,实现我区绿色农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设想将指日可待。(记者 王国英 郭俊楼)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