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小米”丰收 农民喜上眉梢

15.10.2015  19:03

  蓝天白云下,金黄色的谷子地延伸向远方,农民或拿镰刀自己收割,或租用收割机收割,一场人机抢收的“大戏”正在上演。10月12日,记者来到巴润别立镇孟根塔拉嘎查,老远就听见了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农民赵登兵的谷子地里,只见一台收割机来回穿梭,谷子连秆带穗瞬间被收割机切断,然后顺着传动带进入脱粒箱。赵登兵悠闲地站在田边,等待收割机来到田坎边“吐”出谷粒,再装袋拉回家,沉甸甸的谷子让赵登兵的脸上乐开了花。

  “今年天这么旱,村里种的玉米基本都减产了,没想到这谷子却还能长得这么好。”赵登兵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120亩谷子,已经收了3天,就快收完了。从现在收的情况看,每亩地产量应该能达到700~800斤。有着20多年农业种植经验的赵登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谷子地产量按700斤计算,谷子收购价格是2.8元,这样下来120亩能实现产值23万多元;一亩玉米地正常产量是1600斤,收购价按9毛算,120亩玉米地才能收17万多,种谷子和种玉米的收入差了一大截。

  谷子,即粟,属“五谷”之一,去皮后俗称小米。由知名人士任志强代言的阿拉善“沙漠小米”如今已走向全国。

  眼下,与秋收同步火热进行的,还有“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大力改善农村牧区的发展环境,为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我盟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为节约用水、保护生态,同时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近年来,我盟不断探索推广节水、高效的农作物的种植,沙漠小米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种子有人采购,技术有人指导,收购有人找上门,咱一点后顾之忧也没有。”赵登兵告诉记者,在巴润别立镇,吸引农民种谷子的原因不仅仅是节水、增收,还因为沙漠小米“一条龙”的种植服务模式让大家不用担心销路。

  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地下水保护项目经理罗元佳介绍,种植沙漠小米,各农业合作社要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确定种植规模、签订种植合同。种植过程中,SEE生态协会协调农业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进行监管。今年年初,协会会员出资成立了社会企业——北京维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社会企业与嘎查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按需生产的订单农业,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保价收购,这就意味着农民可以放心种植,不用担心销路,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今年,巴润别立镇落实谷子订单制种面积达5000亩,总产量约1000吨。预计今年12月,来自阿拉善地区的小米砖、小米粥、小米米果有望上市。

  据悉,截至记者发稿时,巴润别立镇已完成谷子收割300余亩。 本报记者徐爱翔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