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牧民安居乐业

14.06.2016  11:22

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庙沟浩特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打造蒙古族特色村庄相结合,大力发展“牧家游、牧家乐”,成为引导当地牧民实现转产增收的典型村。(摄影/张晓鹏)

“在察哈尔右翼后旗,火山遗迹随处可见,纽带一样的熔岩流上开着大大小小的花朵。这里是乌兰哈达火山群的中心,已经没有喷发时波澜壮阔的景象,但这些遗迹足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并时时被旺盛的生命力所震撼。”《中国国家地理》这样描述位于察右后旗神奇瑰丽的乌兰哈达火山草原。

居住在这片大自然赐予的珍贵历史遗迹中,丁克尔扎布和他的邻居们丝毫没有辜负这来自于远古的恩泽,他们想要让更多的人目睹这份雄奇,把火山草原的美名传扬到更悠远的地方去。

丁克尔扎布是乌兰哈达苏木阿达日嘎嘎查庙沟浩特牧民。庙沟浩特距察右后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借助自治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程,浩特修建起十处蒙古包式的餐馆。热情好客的牧民们初尝到广交朋友的同时还有经济效益的甜头,一个个“牧家乐”便沐浴着“十个全覆盖”的甘霖,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

“这些好看的铁艺院墙、平整的道路、吃水的井、路灯、太阳能、牲畜圈舍、医疗还有广播电视这些好东西,全是‘十个全覆盖’给送来的。”丁克尔扎布说,浩特的整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来访的游客们也比以往更愿意多待几天。仅丁克尔扎布一家去年就接待游客3000多人,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约12万元的收入。游客们多来自于附近的呼和浩特市、河北省、陕西省等地,就是广州、香港等遥远的南方省市也不乏“驴友”前来领略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纷至沓来的游人为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将他们对火山草原的良好口碑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从来没见过这么奇妙的地方!”“这样密集型的火山真是难得一见。”“不光是火山,这里生态好、草场好,夏季凉爽,太适合避暑休闲了!”“饮食也有惊喜,莜面和奶食简直太好吃了!”“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完全不用担心有欺诈和宰客的危险。”对火山草原以及牧家乐这样全方位的点赞,丁克尔扎布和邻居们已记不清听过了多少。而他们始终精益求精地以传统蒙古族的待客礼仪提供着宾至如归的舒心服务和传统手工制作的绿色食品,必将俘获更多游人的心。

得益于“十个全覆盖”提供的良好人居环境,庙沟浩特的12户常住居民以“分户经营”的形式,有8户牧民开起了“牧家乐”,其余4户以为“牧家乐”打工或制作食品为主业。同时,牧民们还饲养着规模不一的羊群。“从前把羊都卖给了羊贩子,价格比较被动。现在我养240头羊,基本上都用在牧家乐了,游客们吃的放心,我也能自己掌控价格。”据丁克尔扎布介绍,游客们多数都喜欢购买一些肉类和奶食带走,这让他对自己的“产品”很是得意。

草原旅游的旺季从5月中旬就开始了。白音淖尔浩特借助火山景点打造的“牧家游”同样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是以“牧家游合作社”的形式集中起6户牧民,采取集体经营的方式统一进行管理。参与合作社的牧民巴音玛说,她们也没少沾“十个全覆盖”的光。

“从前养羊,天冷的时候总要担心刚出生的小羊会被冻死,一晚上起来看好几次。现在的羊舍盖成了暖棚,大家都说‘人住得安心了,羊养的放心了’。”说起“十个全覆盖”给浩特带来的好处,巴音玛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路通了,人畜分离了,有了新院墙,村容村貌大变样了,环境好了游客来得更多了……

这种联户经营的方式,去年给每户牧民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巴音玛胸有成竹。她们计划让游客参与到骑马、射箭、勒勒车等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来,亲身体验蒙古族的民风民俗,“做一天真正的蒙古人”,使这些项目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以便传承和弘扬蒙古族经典的传统文化,也使火山草原文化更加丰满。

进入夏日的火山草原逐渐热闹起来,沿着平坦的油路,穿过一片片孕育着新绿的草场,随处可见或大或小的火山昂首挺立在草原,一座座崭新亮丽的蒙古包以最美的姿态迎接着尊贵的客人,粉刷一新的围墙上,包含“十个全覆盖”字样的标语在广袤的草原上格外显眼,它们都在诉说着是谁给这片生机勃勃的草原铺好了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