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记者带您抢鲜看

17.05.2016  14:51

  工作人员正在布展

  吐尔基山辽墓3D数字化文物

  成就展

  展品蒙古族马鞍

  展品金花提梁银壶

  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区将成为全国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会场。5月14日下午,记者探访了正在布展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内蒙古博物院展厅。作为由国家文物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盛宴,这次展览将展出哪些展品?举行哪些活动?记者进行了采访。

   内蒙古博物院

  成为全国主会场

  “这个是阿拉善亲王达理扎雅使用的基辅牌旁轴相机,属于民国时期,应该放在这个位置……”在内蒙古博物院4楼的临时展厅里,内蒙古博物院陈列部工作人员白雷脱下鞋子,走进狭小的展柜,小心翼翼地将一件件展品放置在展台上,并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利进行陈列。可不要小看了这个临时展厅,这里陈列的都是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展。

  搬运文物、保障文物安全、摆放文物……当日,和白雷一样,为5·18国际博物馆日布展的工作人员有四五十人,他们分工明确,小心谨慎,为这场文化盛宴紧张准备着。

  在另一边,一位身着蒙古袍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讲解词,正在展厅里转悠。她先抬头看一眼上架的文物,再低头看一眼纸上的讲解词,一一对照,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位小姑娘名叫红格尔,是负责活动当天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展的讲解员。

  “这里的文物我几乎都是新接触的,除了自治区各个盟市的,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文物,难度比较大,真是时间紧,任务重。”红格尔告诉记者,自从得知有哪些文物要参展后,她每天都要加班了解文物,为了讲解好,她还经常熬夜背诵讲解词。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付宁告诉记者,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设在内蒙古博物院,为了保证当日活动顺利进行,内蒙古博物院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目前布展还在紧张进行中,已经规划出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安排了50多名讲解员和工作人员。

  据自治区文化厅博物馆处处长候俊介绍,此次活动的主会场之所以选在内蒙古博物院,是因为内蒙古博物院是全区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院。活动当天,观众除了能观看临时展览外,还能在常设展厅参观到钧窑香炉、匈奴王冠等国家一级文物。

   活动内容精彩纷呈

  5·18国际博物馆日是全国的一场文化盛宴,为保证活动精彩并具有特色,内蒙古博物院策划推出多项精彩活动。

  活动当天,两大精品展览将全新上线,包括《梦幻契丹》展览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展。在内蒙古博物院二层临时展厅的《梦幻契丹》展览,不仅将展示鎏金单鋬银壶、双龙首纹金手镯等大量精美辽代文物,同时还将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在触摸屏上,观众可以将文物360度旋转,放大观察,文物细节分毫毕现,实现与文物的零距离接触,将更能通过AR(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用现实技术把国宝文物捧在手中“把玩”的乐趣。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展,将展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的背景、部署与动员、实施与进展,取得的成果、新发现的文物、成果应用与共享等。

  活动当天9时,在内蒙古博物院前宝鼎广场,首先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及展示活动。活动包括马头琴、呼麦、蒙古族服饰、脑阁、撂份子演出以及和林剪纸、和林捏面人、蒙古族靴手工制作技艺、蒙镶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银家泥塑、传统布贴画、蒙古族口簧吹奏技艺、马头琴制作技艺、青城蛋雕、新城糖画非遗技艺展示。同时,全国首个流动数字博物馆也将再次亮相青城,在宝鼎广场与观众相约,展车内置1000多件内蒙古珍贵数字文物。

  9时30分活动开幕。开幕式现场将宣布第十三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单位并颁发证书;为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授牌、颁发证书;颁发第一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奖;颁发2016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奖。

  10时整,进行大型民族礼仪礼俗演示、蒙古族传统歌舞表演。当天,蓝色的哈达、醇香的奶酒,悠扬动听的蒙古族长调、热烈欢快的蒙古族舞蹈,都极富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在内蒙古博物院3楼互动空间,观众可以走进蒙古族马鞍的奇妙世界,制作元宝式马鞍模型,感受蒙古族鞍马文化。另外,在内蒙古博物院3楼草原风情厅,观众还将了解到蒙古族及“三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呼和浩特周边遗址。

  10时50分,“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活动将在3楼互动空间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11时,“印象契丹”主题讲解活动将以呼和浩特周边辽代遗址为依托,对数字展车中的辽代文物进行针对性介绍。

  15时,在内蒙古博物院第74期“博苑”讲坛上,历史学博士、博物馆学硕士、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安来顺将现场与听众分享“博物馆社会角色的嬗变与前瞻——2016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引发的思考”讲座。

   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针对5·18国际博物馆日内蒙古博物院的布展内容,付宁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是全区的大事,不仅涉及文物系统,展览的主题反映了我区方方面面的情况,特别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来的新成果,“经过这次普查,我们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文物,特别是近现代一些离我们很近的文物,很多在过去一直被我们忽略,在第一次文物普查被发现和重新认识了它的价值。”对此,付宁举了两个例子,“过去在我们博物院的藏品中,一直有一个地质锤,没有人关注。仔细考证之后,才了解到这个地质锤是中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先生在考察大窑文化遗址使用过的,其学术意义众所周知,只是我们在之前没有注意到这个文物的内在价值。另外,在第一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内蒙古博物院还发现了范文澜和翦伯赞先生在内蒙古期间的题词,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很稀有的,也见证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

  付宁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200多件文物,包含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文物,“但我更希望的是,通过展览,把文物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进一步展现出来,让人们重新认识文物的价值,意识到离我们越近的东西消失得越快,从而树立更好的文物保护意识。”(记者 王树 天马丽侠 辛永红)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