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起底呼和浩特后沙滩

16.05.2015  14:26

  “后沙滩”,在缺水的内陆城市呼和浩特,是个让人遐想的美好名称。而现实,则不尽然。如今,位于回民区环河路后沙滩地区的一片平房区,是个名符其实的城市孤岛。这里处于城市的繁华地带,却与城市生活隔绝。100多户低矮的平房,被周围的高楼包围着,沉默地存在着。因为毗邻乌里沙河河槽,这片地区得名后沙滩,历史上曾是繁华的居民区。最初的居民,是走西口时来往的商贩。当时,因为在此聚集大量驼队而闻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党部队的练兵场,所以又得名“营盘院”。解放后,这片区域的居民逐渐增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自建房的老住户,呼和浩特市园林处和原呼和浩特市第三造纸厂,分别在这里建了职工宿舍。如今,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园林处和造纸厂的退休职工,以及原住民的后代。

  从高处俯瞰,后沙滩是一片破败的砖房、土房,屋顶子则是五颜六色。因为年久失修,很多老房子都漏雨。买一块油毡纸盖住房顶要1000多元,却用不到两年。于是居民们发挥聪明才智,用各种能使用的材料改造房顶,塑料、瓦片、钢材、铁板、木板都见缝插针地铺盖在漏雨的边边角角。平房顶上冒出的小烟囱,一天到晚地冒着白烟,与蛛网般勾连的电线,构成一幅灰色调的画面。

  沿着河槽,走进后沙滩的平房区,最显眼的是一处卖煤炭的摊点。炉子,是这里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从10月底到来年的4月份,做饭和取暖都靠它。5月份起,居民们就开始储备煤炭,因为此时煤炭价格要比入冬时便宜。一个取暖季3000多元的煤炭费用,对家家户户都不是个小数目。一排排平房间的胡同,狭窄的仅能容下两个人并行,偶尔来一辆自行车,就要跟行人侧身通过。很多人家养狗,为的是看家护院,低矮的院墙总是无法给住户们安全感。捕鼠的笼子也是家家必备的,抓到老鼠,老街坊们还要比较一下谁家抓到的老鼠大。这里没有厕所、没有上下水、没有供暖、没有居民区应该具备的基本施设,这样的状态在此延续了五六十年。生活的不便利,让青壮年人纷纷搬离,剩下的尽是些老人和外来租房户。

  65岁的造纸厂的退休职工老王,在这里居住了40年。如今,他和患有精神病的老伴、两只流浪狗,居住在一处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内,外屋堆放杂物,里屋被一盘炕占据了多半的面积,兼具厨房、卧室、卫生间、客厅的功能,老两口就居住在这间狭窄黑暗的小屋子里。因为没有窗户,白天不开灯时,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推开房门,两只捡回来的流浪狗狂吠起来,里屋老王的老伴,则不停地呓语吼叫。40年来,老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照顾老伴,沉默地生活着。

  对于老王一家,生活中最不方便的事情是吃水。因为没有自来水,隔上两三天,他就得到前院的白家挑一次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井,多年使用地下水,造成现在很多人家水井已经压不出水了。白家的水井打的深,现在还有水,于是左邻右舍都去他家打水。十七八米的水井,打出来的是浅层地下水,有一股咸味,因此有人不愿意吃井水。比如白家对面的扈家。扈家的生活用水,是从附近的清真寺打回来的自来水。每天,女主人要把一个塑料桶放在车筐里,骑着自行车打水。还有一些居民,则是去居委会打自来水。水,在这里格外珍贵。上厕所,则是另一件大事。几十年来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处厕所。家家准备着一个尿桶,晚上用尿桶,白天则去附近的植物园的公共厕所。

  改善生活条件,是所有居民最大的心愿,但对这片区域进行改造,则遭遇了现实中的种种矛盾。从地图上看,后沙滩不应该是块被遗忘的地方。周围有繁华的新华西街、钢铁大街以及餐饮闻名的牛街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第八中学等学校,不远处还有乌兰夫公园。十几年前,开发商们就看中了这块地方。2008年,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对该地块进行开发改造。但在启动过程中,发现该地块存在一条规划道路,将项目一分为二,加之该地块紧邻的乌里沙河河道需退线改造,开发公司暂停了对该项目的开发。

  最近,乌兰夫纪念馆和呼和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建议优化周边环境,对该地块进行改造,用于园林绿化或教育教学。但由于开发商前期已投入部分拆迁改造资金,涉及该公司退出补偿事宜,需协商一致后方可进行改造。目前,回民区正在协调改造事宜。在该地块完成改造前,为了改善该地块居民生活环境,回民区政府责成区环卫局,在该地块选址建设冲水公厕。同时,还加大对该区域的市容市貌管理力度,安排专职保洁人员,负责周边街道的清扫工作及垃圾清运,保证不堆积生活垃圾,力争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今年伊始,新的水冲厕所建好了,因为没水,一直不能投入使用。(记者 查 娜)

[责任编辑 刘俊霞 ]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