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驻村书记郭彭飞 :担起脱贫重担 带领村民致富

12.06.2020  12:10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摄影报道

  “80后”的郭飞原是包头市林草局办公室主任。2017年3月,他怀揣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的感情,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主动请缨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将军尧镇武大城尧村(以下简称武大城尧村)担任第一书记。

  郭彭飞初到村子时,面对195户贫困户,郭彭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着为啥这里的村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利用2个月时间,对全村251常住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听取村民的意见,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

  经过一段驻村工作后,了解到需要他解决的还有村里195户493人的脱贫问题,每家每户的情况都特殊而棘手。

  郭彭飞每次在村民反映情况时都会认真的倾听、理解,然后实心实意的帮助每一个家庭,换来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他当时为了能融入到村民中,还建立了“跑腿服务站”为群众办理残疾证、医疗报销等身边小事达100多件,现在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跑腿书记”“彭飞”。

  要摘掉贫困这顶帽子,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经过深思熟虑,结合村地理位置及村经济发展状况,分别从“绿色发展”“项目建设”“全部脱贫”“志智双扶”和“组织建设”5个方面开展武大城尧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他联系北京的林业专家来村里指导养殖技术,专家看完后说村里的土地种啥都不行,最后建议可以在盐碱地上试着种植枸杞。

  郭彭飞听取了专家建议后,他制定了计划将在村里打造1000亩枸杞经济林示范基地。

  说干就干,郭彭飞带领着村几名村干部到宁夏等多地进行实地考察。于今年4月初,郭彭飞从宁夏中宁县订购了30000多株枸杞苗。

  他同时鼓励村民参与其中,用300元每亩的土地流转费为农民生活保底;政府方面则投资苗木和管护,引进专业绿化公司栽植养护,鼓励村民参与其中,每天可得110元的工钱。

  “要是种好的话,一斤能达到20多块钱,枸杞进入盛果期后,每亩纯收入将是原来种植玉米的6倍。”郭彭飞信心满满的说。

  在郭彭飞的带动下,村里30余名村民加入种植枸杞的队伍中。截至目前共种植200亩枸杞,贫困村民通过劳动实现收入15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这种方式既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又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形成绿色发展。

  他想将村子逐步打造成为两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有景的“森林乡村”,于是带领老百姓在房前屋后搞起了庭院内外种植经济林。

  由于武大城尧村是黄河边上的一个贫困村,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树苗需要重新换土。

  今年4月5日,郭彭飞提前指导村民们换了部分适合树木生长的土。

  并协调包头市林业局在村里免费发放给村民们价值1.25万元的500棵树苗,村民在庭院内外种植方式,既降低了的生活成本,也能有新鲜水果吃。

  据郭彭飞介绍,目前,他已协调为160多户群众,发放果子、苹果梨、海红子、金杏和红枣等苗木2000株。

  在武大城尧村里原有一处杂粮加工厂,但生产能力小、市场销售差。

  郭彭飞驻村后,他帮助杂粮加工厂扩大生产能力,并注册了“煊赫杂粮”的商标。

  如今的杂粮产品销往呼包鄂等地区,解决了6个就业岗位,带动13户村民从事杂粮生产、运输、收购及销售,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

  同时,既提高了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也改变了村民以往多年种植大田的思维,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种植收入。

  在他驻村工作四年时间里,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户的493个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村里已经搞起了枸杞、养牛场、杂粮加工厂、渔场等一系列的集体产业,”深林乡村“的建设也让生态环境更好了。

  通过”志智双扶”典型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自从郭书记来到村里,一有时间都会到贫困户家中走访,给我们争取低保、医疗、养老,给我们减少了不少负担。”裴爱花说。

  裴爱花是武大城尧村的村民。1995年,她的丈夫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女儿又要上学,她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承担起全家人的生计。丈夫心疼她,劝她去寻找更好的生活,而她却一笑置之,依然不离不弃地照顾着这个家24年。

  2014年,裴爱花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郭彭飞驻村后,格外照顾这个特殊的家庭。

  他多次来到裴爱花家入户了解情况,除了为裴爱花家落实低保、产业帮扶、产业分红、医疗措施等帮扶政策外,还给她们家送去了猪崽和鸡苗,并为其配套建起了猪圈,通过养猪、养鸡发展庭院养殖业,裴爱花家实现年收入19000元,裴爱花家于2017年底,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裴阿姨这种自强不息、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将裴阿姨的先进事迹推荐为“志智双扶”的先进典型。”郭彭飞说,他的心愿就是希望村里的产业能够更红火、老百姓能够挣上钱、过上好日子。

  【记者手记】

  记者采访中得知郭彭飞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主动向组织请缨到武大城尧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在驻村工作中走遍全村挖“穷根”,四处奔走争取项目治“穷病”,践行着他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正如他在工作日记里曾写到“每当看到因为我的工作,能直接改变老百姓贫困落后的生活面貌,我就体会到精准扶贫工作的伟大,感受到扶贫工作的快乐。”,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贫困群众的深切情感。如今,武大城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村民的生活也改善向好。由此,郭彭飞的日记本也翻到了产业发展的新一页,四年的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是他经历的一段奋斗的过程,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他表示,今后会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继续迎接新一轮战斗。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