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造谣手法 辨别网络谣言

07.01.2016  12:20

  记者梳理出一组常见的造谣手法,帮助网友辨别谣言。

  1.移花接木型

  即找来一些无关的、带有冲击力的图片等元素,作为谣言的“铁证”。

  【案例】2015年6月2日晚,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遭遇特大暴雨;次日网民“玲玲172770815”在微博上称,洪水导致众多群众死亡,并附有多具尸体的图片。经警方核查,这些图片均来源于2014年8月27日贵州福泉山体滑坡事故。

  2.细节取胜型

  此类谣言往往将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等描述细致,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案例】2015年端午节,江西3人在网上散布“余干县端午节期间因划龙舟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谣言,并描写“团林李家与汤家杀阵、出动200余支铳、70多人受伤”等细节,十分逼真。

  3.绑架官方型

  此类谣言往往假借公安等官方名义发布虚假消息,以权威性来迷惑网友。

  【案例】2015年6月,湖北网民“高压锅zZ”发微博称:“竹条兴隆今天抢小孩没抢走,把孩子母亲捅了一刀。车牌号鄂FXXXX银白色皮卡,赶紧散播!”博主还加上了“110已经证实,全市通缉”的字句,这些编造的权威表态让人更易相信。

  4.情绪渲染型

  发布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突出恐惧、焦虑情绪,多涉及公共安全或弱势群体走失信息。

  【案例】“帮找找朋友女儿吧……在广西南宁友爱民生路口浙商大厦二楼雨石阁被一名男子抱走!”这则微博使得网友爱心接力大量转发。警方证实,这其实是一起家庭闹剧,带走小女孩的其实是她父亲。

  此外,一些健康养生、食品安全、演艺娱乐、股市等领域都是谣言的高发区,常以“真相”“内幕”等形式出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分析说,当前凭空捏造的谣言已经不多,通常具备一定事实依据后再加工,欺骗性和传播力都更强。甚至一些新型网络谣言打着“辟谣”旗号出现,成为“谣中谣”。(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