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调研组到武川县指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27.05.2015  13:09

            2015年5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理标志管理处处长姚泽华、副调研员李悦到武川县调研马铃薯、莜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自治区标准化处调研员刘保华,呼市质监局副局长陈德龙、标准化科科长李红军,武川县质监局、工商局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马铃薯种薯种植基地,详细了解了种植工艺和流程。并与县委副书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晓华,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任青山,政府副县长李迎春等县委、政府领导座谈。
            座谈会上,李迎春副县长汇报了武川县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武川县海拔高、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使得武川土豆、莜面具有优良的品质和悠久的历史,多次荣获国家级荣誉,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餐饮专供土豆,莜面制作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申报过程中,呼和浩特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申报工作列入标准化工作年度计划清单,并明确为全市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武川县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调研和标准化种植工作,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至自治区质监局初审。
            李悦副调研员指出,武川县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县委政府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意识很强,要着眼于全国市场,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富民强县的手段,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姚泽华处长充分肯定了武川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他强调,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将产品名称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相关因素相结合,形成逻辑关系。地理标志产品是知识产权,具有地域的排他性,要突出质量特色。在申报过程中,要做好技术审查工作,向全社会公示。
张晓华副书记对国家质检总局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表态要全力以赴,积极支持,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工作提高武川县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