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打造城镇特色景观
炫美民族风 亮丽风景线
——呼伦贝尔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打造城镇特色景观
城市的形象,在于它在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及建筑风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城市的特色是地域文化特性的反映,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之所系、脉之灵魂。
呼伦贝尔拥有2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这块土地上生活着41个少数民族,素以民族特色浓郁、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多样而著称。这也注定了她必然以彰显草原民族风情为自身的城市风格定位,即注重以绿色生态为本,突出草原城市特色,通过以蒙元建筑风格为主导,来展现蒙元、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风姿。
建筑风貌——凝固城市的历史与记忆
近年来,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中,呼伦贝尔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的理念,结合各旗市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自然资源,突出城市定位和特色发展思路,先后完成了《呼伦贝尔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各旗市区城市规划、各地新区规划,按照规划引领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北方山水园林城市。
从中心城区开始,逐步拓展到多个旗市城镇,按照《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建筑风格控制与环境景观规划》,各地的建筑风貌分别按照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欧式)的风格进行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如今,在海拉尔,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座具有蒙元文化风格、俄式风格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文化风格的建筑。一位来自台湾的游客说,呼伦贝尔的民族文化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能印在人们的心底。
国际口岸城市——满洲里市立足“古典欧式”的城市风格定位,塑造出一街一品,形成了古典俄罗斯、哥特式、法国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建筑风格各异的城市街景,体现出“荟萃中俄蒙三国文化、尽显口岸风情”的城市风格,展示了百年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实现了浓厚的异域风情、民族特色和璀璨的东西方文化完美交融,其城市亮化景观建设曾荣获201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北国江南”--扎兰屯市内51处中东铁路建筑遗址东西横跨5条街,占地60万平方米,拥有五横五纵的街区风貌,以田园风格、花园式的独立建筑为主,包括俄式火车站、站前休闲广场、机车修理车间、中小学校、避暑旅馆和吊桥公园等,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最能体现俄罗斯民族建筑特征的建筑群,显现出较纯正的俄罗斯风格。
“最生态中国名城”——额尔古纳市拥有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以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当你走在蒙兀室韦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那些“木刻楞”——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极具情调,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
园林水系——融汇山水毓秀之美
呼伦贝尔的河流汇聚了大兴安岭无数个山泉奔涌而下,一路迂回蜿蜒,3000多条河流,或气势如虹,或曲缓静美,如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及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可以说,呼伦贝尔的各个旗市区都会有河流经过。
上苍赋予了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市海拉尔一条穿城而过的伊敏河,千百年来流淌不息,城市因它而变得灵动、变得风姿万千。“三山环抱、两水中流”的中心城,秉承“显山露水留住根”的理念,实施《伊敏河景观规划设计》、《海拉尔河湿地公园景观概念性规划》,做足了山水文章。去年,已全面启动工期3年、全长15.66公里的伊敏河整治与景观工程、维系城市安全的防洪工程、滨河观光道、带状公园及蒙兀室韦、拓跋鲜卑等主题文化广场建设,通过连接两岸造型优美的桥梁,构建纵贯南北的城市花园、景观绿廊和休闲游憩带。
呼伦贝尔大手笔打造伊敏河景观带,依托伊敏河,构建一个合理、优越的城市景观系统作为呼伦贝尔的外在体现,使城市形象、意象、品位与格调有质的飞跃,同时,也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尽享亲水乐趣,幸福感倍增。通过营建亲水空间,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自然景观和现代都市人文景观进行巧妙结合,从而形成以山水自然景观与都市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带状公园”,最终达到拥抱伊敏河、回归自然、展现文化、提升环境的建设理念。
去年,额尔古纳城市湿地公园被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是自治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湿地公园,最终实现有效保护根河及其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使湿地公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示范基地,并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建成集生态性、自然性和主题性于一体的特定景观长廊,将成为额尔古纳市的“客厅”,同时满足市民观光、休闲、运动、娱乐、科普等要求,最终达到人、水、景的合一。
阿荣旗一直精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着力更新改善公园广场景观,实施景观优化和绿色同步推进,将红色文化、人文资源、生态环境与公园建设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公园广场建设,形成了“十场六园一带”的城市园林景观公园绿地格局,城市绿化树种也以大兴安岭野生乡土树种为主,乔灌结合,如山丁子、稠李子、白桦树等,充分体现了呼伦贝尔特色。扎兰屯市以山水相映的天然秀色和多姿多彩的历史与民俗文化,成为内蒙古东部旅游环线的精华景区,成为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文化之旅的重要节点。其中,因具有百年历史吊桥而闻名的吊桥公园,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雕塑景观——艺术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一座城市做美、做大、做强,仅有高楼和景观是不够的,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和血脉。城市雕塑既可以是一座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又可作为民族文化积累的产物。呼伦贝尔把多元文化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中,把城市的雕塑变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并将其有机地散落于城市建筑与民居中,并以其传递出的特有的历史文化讯息形成与其他城市不同的个性魅力。
走进“草原明珠”海拉尔,浓郁的民族风扑面而来,苏炳文广场、西山公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等一系列文化建筑和活动场所,以其强烈的历史文化印记提升并强化了城市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其中成吉思汗广场、和平公园等地的主题雕塑更让草原城彰显气魄,历史文化特质就像流动的气韵于无声中氤氲弥漫于整座城市。其中,中心城区《环渤海胜利凯旋》雕塑还荣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
阿荣旗以王杰展览馆为依托,注重发挥馆内设施的教育熏陶作用,以抗联第三路军在呼伦贝尔地域抗日斗争的历史事迹为主题,以烈士纪念碑,英雄塑像、群雕、微缩战场浮雕等艺术形式和造型再现抗日历史画卷。莫旗纪念性雕塑景观《达斡尔族戍边广场系列雕塑》是历史的化身和体现,荣获了“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满洲里市利用其浪漫迷人的欧洲文化、口岸文化等优势,打造了具有俄罗斯情调的世界上最大的俄罗斯套娃广场,以悠久的历史来增添城市的厚重,以浪漫的风情彰显文化的兼容并蓄。
雪是上天赐予呼伦贝尔的精灵。千百年来,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与雪为伴,在严酷的自然磨砺中,锻造了无坚不摧的意志,生发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雪已融入呼伦贝尔人的血脉,塑造了他们强劲的筋骨和不朽的精神气度。在每年的隆冬季节,厚重的大雪便在他们手下幻化成了一幅幅雪雕,成为集中展现草原悠久民族民俗文化最纯洁的风景线。
呼伦贝尔紧紧抓住民族特色,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将民族元素有机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让特色文化落墨于山水之间,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记者蒋丽娜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