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宜搜关键词”曹先生身陷连环骗局

24.11.2014  13:16

11月21日,呼和浩特市市民曹先生向本报反映,他花了4万元购买了“宜搜关键词置顶”后,非但没有看到销售方描述的升值空间,反而陷入了连环骗局,先后被骗23万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广大市民,投资需谨慎,谨防诈骗。

据曹先生介绍,他受骗的经历要从2011年11月5日说起。那天,他在呼和浩特市参加了由至上文化传媒(内蒙古)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年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与低成本营销峰会,会议主办方非常热情地向他介绍了“中小企业怎样利用移动搜索平台提高营业额”的方法,并向他推荐了利用“宜搜关键词”实现“移动顶告(即把企业的名称与关键词链接,在 手机 搜索中置顶)”。曹先生回忆说:“他们当时通知我的时候就曾表示,这是国家工信部和电子商务部下发国家资源,扶持中小企业的方法,并告诉我们购买一个‘关键词’就相当于买了一个升值空间很大的资源。当时会场的环境特别热烈,会议方不时高喊‘某关键词’已被某企业抢注。”在这样的环境下,曹先生没忍住,就花了4万元抢注了和自己从事领域相关的“防盗监控”一词。记者从曹先生出示的《宜搜移动顶告关键词注册证书》上看到,证书除证明“防盗监控”这一“关键词”已被曹先生注册外,还标明到期时间为2021年11月5日,注册中心为呼和浩特市至上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防盗监控”这一“关键词”后,首先找到曹先生的是自称上海中搜分公司的员工。据曹先生介绍:“2012年10月,中搜的孙妍来电说你注册了3G‘防盗监控关键词’,我们能帮你高价转出去,并再三催促我去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我相信了他们的说辞,花8800元签订了中搜龙腾产品及服务合同。2013年3月,他们公司的陈磊又说有人要以180万元的价格收购我的‘关键词’,但是需要注册配套域名,于是我就花了32200元注册了11个域名,后来就没了下文。”中搜之后,曹先生又接到了自称是上海梵梦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的电话,称有客户要以120万元购买他的‘关键词’,需要APP客户端域名,曹先生又花了22149元买了APP客户端和5个域名,此后又无音讯。在这之后,曹先生又接到了上海德诺网络科技、武汉商道网络科技、武汉云聚天下信息技术、四川成都首享网络科技、北京慧网博赢科技、北京钰泽侬科贸、深圳市国讯电子商贸等多家公司的电话,都是以有人要买曹先生的‘关键词’为名义,收取曹先生数千元、几万元不等的各种名目费用后便杳无音讯。曹先生告诉记者:“加上买关键词花的4万元,我一共花了271950元,加上往来各地的交通、住宿费用,我先后花掉30多万元。由于他们这样的活动邀请的都是中小企业,据我了解,首府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身陷骗局,仍然在不停地往外汇款。”说着,曹先生手中的电话又响了,一看是重庆的号码,曹先生指着电话说:“又是骗子,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辛苦赚钱,到头来都被这些骗子骗走了。”如今,各种买‘关键词’的电话,曹先生一天要接几十个。

那么对此,“移动顶告”的始作俑者——深圳市宜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又有何说辞?今年9月15日,中国经济网刊登了《宜搜科技就“移动顶告”的严正声明》,文中称:“宜搜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早展开移动产品服务的一家科技公司。早期考虑到中国广大客户不熟悉按照点击付费的广告模式(CPC),宜搜科技于2009年正式推出按照时间长短收费的关键词营销服务——‘移动顶告’(CPT)。该产品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但是也引来了某些企业不法行为:假冒‘移动顶告’的名义进行销售;通过各种渠道窃取宜搜客户数据,并采取各种手段,向客户销售其他产品,情节极其恶劣。”为此,宜搜科技声明称:“宜搜‘移动顶告’只收取企业最基础的服务费,从来没有授权任何企业和个人进行增值、认证、转让等服务。随着广大小微企业的成熟,宜搜广告销售模式已经于2012年开始从CPT转为CPC方式。过去购买过CPT服务的客户将一如既往获得宜搜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从目前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宜搜“移动顶告”并未给客户带来当初代理商承诺的收益,而大量的客户正因为高价购买‘关键词’的诱饵上当受骗,而宜搜方面对此的解释仅为“不法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窃取宜搜客户数据”。那么,“泄露了客户数据”的宜搜科技是否有责任?目前,曹先生已向公安机关反映了上述情况,我区还有多少中小企业负责人上当受骗尚不得知。对于此事,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