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国资委第十二期研修班优秀学习心得系列二

21.12.2015  17:30

内蒙古国资运营公司    张林曙

 

按照公司安排,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国资委在杭州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办的“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尽管时间比较短,但应该说收获非常大,这是我和这一期各位同学共同的感受。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总体感受

国资委举办的本期研修班,安排得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从住宿到日程安排到授课老师的选择,都十分科学高效,特别是授课内容以及授课老师的选择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缺课的同学很少,说明一方面是大家自觉,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的授课内容大家愿意听。老师讲的精彩,同学们听的认真。分管这个班的殷老师、马老师二位老师也非常敬业、非常负责任,对于每位学员关心备至。从这一点看,这次学习感受之一首先来自于一群敬业负责的组织者,这里也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浙江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曾几何时杭州的丝绸、温州的皮鞋、义乌的小商品、海宁的皮草等等成为中国的“名片”。所谓的“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发展到今天,阿里巴巴等一批浙江电商的崛起,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军者。浙商以“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等鲜明的特点为中国和世界所认可。

这次到浙大学习,也充分感受到了这股浓浓的商业氛围。浙大作为全国知名大学的前三甲,就算在校园里,也能领略到不同于其他学府、其他地区的独特特质。从一拨又一拨照毕业集体照的培训班的频次看浙大,它不再只是培养殷殷学子的高等学府,而是一个敞开校园,融入社会,为各行各业培训人员、培养人才的社会大学。尽管这里有商业运作的成分,但商业成分的背后丝毫不缺乏培养人才的诚意,我个人认为这是浙大之所以社会培训门庭若市的根本原因。社会的进步需要知识,需要人才,而且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浙大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学府则承担起这种重任,没有机会在考大学时走进浙大校门的人们,乘坐姗姗来迟的班车,步入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学习的天堂。排着长队的饭堂,安排满满的教室,匆匆穿梭于不同班次授课的教授们,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们都深刻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

二、   几点体会

体会一,学习是实现知识更替的重要途径。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宝贵,但是由于知识的广袤性,人的一生中摄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已有的知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这次浙大学习,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对个人已有知识的更新。有浙商教父之称的鲁柏祥教授的集团管控,从儒家、道家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集团管控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对我个人脑海中原有的集团管控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浙江大学“四大名嘴”之一的沈志坤教授,从企业和领导人两个角度分析了法律方面的风险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诙谐幽默,启发很大。留美心理应用专家李育新博士的压力管理与阳光心态,从心理和生理诸多方面分析了产生压力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和对待压力,生动有趣,对现实工作生活中如何解决压力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周夏飞教授的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把非常专业、非常枯燥的财务管理,讲得浅显易懂,一些概念穿插讲解,效果奇佳,等等。13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精彩分层,印象深刻,涉及知识面很广,受益良多。从这些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看,全部都是我平时工作能涉及到的,而且这些知识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学习,脑海中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有些知识更加系统了,有些知识得到了颠覆和纠正,所以通过本次学习,个人的部分知识得到了更新和加强,对于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体会二,思考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学习在于增加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是开拓眼界,拓宽思路的一个过程。听了这13位老师的课,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些老师的授课内容,不仅仅有所涉及的知识,更有他们的思想在里面,他们的知识和他们的思想相结合所产生的火花,是启迪我们、引领我们的重要闪光点,我不知道各位同学的感受,我是被这种火花所深深的吸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勤思既是一种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好方法,也是一种习惯,一种提高境界、开拓眼界的好习惯。

学习的目的是在丰富个人知识的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对工作的指导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把理论知识变成实战经验,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思考结合,消化吸收也好、思考结合也好,重点就是思考,这个思考是指理论和实践系统性的思考,这样才能发现和提炼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实践对理论的丰富提高作用,形成理论和实际工作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以致用。

体会三,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这次浙大学习,通过几位老师的精彩讲授,我们惊喜地发现,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依旧盛行于我们这个时代,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仍植根于我们的思想之中。我们经常会为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而痛心疾首,经常会为社会的浮躁和人性的蜕变而怨愤怒骂,中国人正在遗弃别人羡慕我们拥有的东西,这就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升华。国外的人们心中有耶稣、有《圣经》,心中有畏惧,当代中国人心中有什么,畏惧什么就很难说清楚。一个没有信仰、没有畏惧的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浙大的教授们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中国的传统不能丢,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瑰宝。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的中国人都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对于一个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我,国学是一个弱项,长期被忽视,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国学对一个人规范言行和升华道德情操的重大作用。总觉得“克己复礼”是说给古人听的,但实际想想“克己复礼”在今天具有多么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加强对国学的学习,时不我待,从现在开始。

浙大学习培训,收获的东西很多,这里也衷心希望自治区国资委能多办这样的班,让更多的人走进全国一流学府,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启迪和促进,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积累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