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份“团圆”更圆满——来自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一线的报告

10.10.2015  10:59

  原标题:让这份“团圆”更圆满——来自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一线的报告

  9月27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为了抓住入冬前40多天的黄金施工期,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赤峰市各级下乡驻村干部都放弃了节日休息,和群众一道跟时间赛跑。

  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继贤村,中秋节的清晨被发动机的轰鸣声唤醒。随着两台大型装载机的前行,17条平行的街巷边沉积了几十年的垃圾被彻底清空,一堆堆柴草和一段段残垣断壁转眼间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该旗老干部局管理办主任孙中海是继贤村的一名驻村干部,一大早就来到村里指挥铲车作业,一身绿色的迷彩服上落满了灰尘。村里的会计杨逢春正在记录着垃圾清理的车数,一张白纸上画了一行行的“”字。

  乡村环境变美了,可干部的脸却晒黑了。中秋节期间,走访赤峰市乡村建设一线的干部和群众,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股子韧劲和拼劲,也看到了乡村巨变后百姓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时间比金钱还重要

  常义龙是赤峰市人大派到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的下乡干部。这两天,他一直没有休息,和“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组的干部们一起调查摸底。在达兰花嘎查,推开牧民乌云其木格的家门,常义龙盘腿上炕和她亲切地唠起了家常。“要是政府给免费提供红砖和水泥,你家能出工把院墙砌起来吗?”“这样的好事上哪儿去找啊,我们老百姓一百个愿意!”从改造院墙的长度到现有房屋的结构,从吃水情况到通不通手机信号,常义龙把每户的“十个全覆盖”情况都一一记在调查摸底表上。“眼瞅着还有40多天就要入冬了,整修院墙、修水泥路、改造危房这些活儿要再不抓紧干,等到上了冻,就是有钱也得干看着,动不了工!”常义龙非常拥护旗里做出的下乡驻村干部中秋和国庆“两节”不休息的决定。“时间比金钱还重要!眼下急需把要施工的工程量统计上来,马上备料开工,一点也不能耽搁!

  “现在最要紧的事有两项,一个是钱要到位,一个是红砖要供足!”在巴拉奇如德苏木包点的旗政法委书记孟和对全旗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稔熟于心。工程建设钱从何来?孟和介绍,旗里除了整合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外,全面停止了财政资金向城市建设的投入,变成PPP模式融资,把腾出的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建设。

  “一面1.3米高的院墙,不算基础,每延长米大约得用红砖140多块!”孟和算了一笔账,要把全旗农牧民的土院墙全改成砖墙,就得用6亿多块红砖。而全旗的13家红砖生产企业每天只能生产100多万块,一年下来也只能生产3亿多块,还有3亿块的缺口。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线铺开,红砖已成为赤峰市最紧俏的建材。

  红砖短缺怎么办?孟和、常义龙和巴拉奇如德苏木里的干部一起想办法。用石头代替红砖是其中的一个方案。巴拉奇如德庙是达兰花嘎查的一座藏式宗教场所,嘎查利用这个特色资源发展藏式民居,而民居的院墙准备全部以就近的山石为原料,这样既保持了村庄原生态的古朴风格,又解决了红砖供应的难题。可这也只能解决一个嘎查的问题,孟和每天都要和旗经信局了解情况,他想挖掘制砖企业的潜能,再多生产一些红砖。

  驱车来到三和页岩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已近中午。这个页岩砖厂的员工在中秋节都没有放假,正在加班加点焙烧页岩砖。几个月前,公司经理吕和为孤山子村捐赠了价值9万元的地面砖,为村里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现在看着政府急需大量红砖,吕和也跟着着急。老吕准备再启用一条备用生产线,再延长3个月的生产期,把生产能力翻上一倍。“看到下乡驻村干部使真劲、动真情,我们企业也不能落后,也要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添砖加瓦!

   干部跟咱处得像亲人

  中秋已至,可阿鲁科尔沁旗的阳光还有些灼热。

  在巴拉奇如德苏木政府院里,石桌子嘎查牧民其其格怯生生地探头往会议室望去,鼻尖微微渗出汗珠。“我家的土房年久失修,昨天夜里顶棚突然掉下来了,可吓死我了!”原来,其其格的儿子从小就患哮喘,丈夫又被确诊为肝硬化,看病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再没钱翻修房子了。

  会议室里,全苏木继续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会议已经进行了近3个小时。刚散会,其其格就拉住苏木党委书记袁青春说起了自己的难处。“这个你尽管放心,政府不会看你住着漏雨的房子不管的!”袁青春和颜悦色地给其其格讲政策,“‘十个全覆盖’工程有危房改造项目,政府能补贴一部分费用,剩下的费用,政府可以联系银行,五户联保,政府贴息贷款,手头没钱也能住新房!”听了袁青春的话,其其格嘴角露出了微笑,这才放心地回了家。

  解答了其其格的问题,袁青春又马不停蹄地到各嘎查调查摸底。他惦记着通希嘎查不通手机信号和东诺尔嘎查有卫生室却没有蒙医大夫的事。短短4天时间,袁青春就把全苏木17个嘎查重新走了一遍。

  和袁青春一样忙碌的,还有天山镇前岗台村驻村干部、镇组织委员张晓涓。这几天,她正在对几家低保户做回访。一走进村民宋玉民的家门,宋大姐就热情地迎出来。“做饭呢?”“可不是嘛,快进来吃口饭。”张晓涓和宋玉民熟悉得像一家人。“甭看她是个干部,跟咱处得像亲人!”坐在炕沿边,宋玉民拉着张晓涓的手说起了家常话。

  宋玉民患有结肠癌,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她家翻修了院墙,铺了院子,还申请了低保。“张委员领我们修成了水泥路,大伙儿打心眼里敬重她,本来包我们村的期限是1年,可都不舍得让她走,这一留就留了3年!

  不过,村里修水泥路也碰过钉子。张晓涓领记者来到村民林百超家门口,讲了一段填粪坑的故事。

  林百超家养着11匹马、40多只羊,牲口多粪就多,他一直不同意填埋院子外的粪坑修路。有好几次铲车都开到他家门口,可不管怎么劝,他死活就是不让推,修路一度陷入僵局。怎么办?张晓涓准备寻找合适的时机再做老林的工作。有一次下雨,林百超的马走在泥泞的路上劈了叉,站不起来了。无奈之下,只能杀了卖肉。下雨再加上路不好走,马肉根本卖不出去。张晓涓就发动村里的干部去林百超家买肉,尽量减少他的损失,顺便跟他宣传街道硬化的好处。林百超吃了亏,又感激干部们帮忙,第二天主动提出要填埋粪坑。后来,他还主动做别的村民的工作,劝他们把粪坑填埋了。

  10多天前,张晓涓的婆婆病危。正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工期最紧张的时候,她忙完工作回到家已是半夜12点,没能见上老人家最后一面。现在说起这事,张晓涓哽咽良久,眼圈发红。张晓涓觉得遗憾,但并不后悔。她还记得老人家对她说过的话:自己家的事是事,老百姓的事更是事,你要为大家办事。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