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

23.08.2018  10:22

十三五”期间,赤峰市计划采取易地扶贫搬迁方式脱贫1.4万户、4.4万人。2016年以来,赤峰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521户、226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33户、19044人,新建集中安置区160处。赤峰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充分尊重搬迁人口意愿的基础上,用足搬迁政策、创新搬迁形式、狠抓搬迁进度,实现1.2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稳定脱贫。

工作机制到位,确保“搬得出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 市级和旗县区级均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协调小组,分别由市级领导和旗县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2017年8月,市、旗两级分别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问题导向,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整改措施,有效推进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问题整改落实。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 市和旗县区,旗县区和苏木乡镇分别签订了易地扶贫搬迁责任状,把全市两年1.9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保工作层层落实。 三是强化培训到位。 两年来,共对旗县区扶贫干部、苏木乡镇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开展了4次培训,使干部深入理解、掌握各项政策,确保宣传工作有效开展。 四是政策宣传到位。 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作成宣传手册,通过发放手册、入户告知等方式,及时、有效的传达给群众,并对危房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让群众能够知晓搬迁政策。两年来,共发放宣传手册3.2万册。 五是群众工作到位。 把全市1.1万驻村工作队员和搬迁群众都分别结成队子,从政策宣传、搬迁协议签署、工程施工、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全程服务,确保群众工作顺利开展。 六是督查考核到位。 市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年度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工作指标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核查,核查结果全市排名并通报,对后三名旗县区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两年来,共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项通报5期。

消除群众顾虑,确保“稳得住

一是 合理选择迁入区。 在迁入区选择上,各地都充分征求搬迁人口的意见,以“五不选、六靠拢”为原则,确定群众满意的最佳迁入地。“五不选”,就是有地质灾害隐患不选、无发展后劲不选、基础设施改善难不选、就医上学难不选、群众不满意不选。“六靠拢”,就是向旅游环线靠拢、向产业带靠拢、向产业园区靠拢、向中心城区靠拢、向小城镇靠拢、向中心村庄靠拢。 二是 合理规划迁入区。 合理规划迁入区的各项配套设施,保证搬迁群众生产生活舒适、方便,尤其在房屋结构设计上,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设计灵活多样的搬迁户型,由搬迁人口自主选择。同时,严把搬迁户自筹资金户均不超1万元和住房面积人均不超25平方米“两条红线”,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 三是 享受政策不改变。 保留农牧民身份和土地、草场等农村产权,土地、草场等依个人意愿选择自用或流转,已享受的各种补贴政策不因搬迁而减少。另外,通过配套后续产业、提供就业岗位、享受资产收益等方式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

创新“搬迁+”模式,确保“能致富

一是 易地扶贫搬迁 全市共有7处集中安置区依托产业园区建设,为贫困人口配套产业,帮助贫困户流转土地,让他们安心在家门口搞产业,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产业园区发展“双赢”。如巴林左旗林东镇道老毛道产业园区集中安置区,一期安置175户、490人,共建设175户住房、240个冷棚、54个暖棚,采取“一房一院一棚一链”建设模式,入园搬迁贫困户户均综合占地1.4亩,包括50-60平方米的住房1处、180平方米的小院1处、410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冷棚1处。 二是 易地扶贫搬迁 赤峰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设施农业相结合,建设集中安置区12处,为搬迁人口提供产业发展有力支持,帮助贫困搬迁人口解决原有土地流转、设施农业种植技术和产品推广销售等后顾之忧,实现21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如宁城县小城子镇宁南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采取后续产业建设前置的方式,投入资金592万元,为贫困户34户120人规划建设了住房34处、设施农业大棚34个,设施农业大棚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预计每延长米可实现利润300元,全长4312米,平均每年每人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是 易地扶贫搬迁 发展乡村旅游是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赤峰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依托“搬迁+旅游”模式建设集中安置区5处,安置贫困人口232人。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苏木黄芩塔拉嘎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依托220国道为地缘,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户28人,同步搬迁3户7人,贫困户既可以采取承包或统一经营的方式获得收益,每户又可分得一匹旅游马加入跑马场进行牵乘服务,预计年人均增收2800元。 四是 易地扶贫搬迁 为有效解决安置区贫困群众老龄化、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这一现实问题,赤峰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光伏发电进行有效结合,建设集中安置区52处,帮助280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如林西县结合年平均日照时数2345h、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233.8MJ/㎡/y的优势特点,在多个集中安置区配套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现已完成安装31处、2.3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实现22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6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