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金融扶贫贷款助推富民产业

27.07.2015  19:56

  盛夏时节,记者到巴林左旗碧流台镇四方城村和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走访。这两个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是出名的贫困地区,经过金融扶贫,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四方城村获得国家扶贫开发资金150万元,在镇党委的提议下,征得村民同意后,该村把其中130万元扶贫款放到金融部门作抵押放大贷款,用贷款买羊,挣钱后还贷。此举使全村的肉羊存栏由2012年的6000只猛增到现在的4万只,增收近1000万元,养殖户每户纯收入2万元以上。在喇嘛地村村民的大棚里,黄瓜、豆角、西红柿长势喜人。村民对记者说,政府为贫困户出台了金融扶贫政策后,他们申请到了贷款,建起设施农业大棚。“原来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最多收入3万多元,现在种设施农业大棚,扣除肥料、种苗和大棚建设成本等费用,保守估计,3个大棚当年可获收入6万多元。”说到这里,大家开心地笑了。

  自2013年11月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以来,我市累计发放贷款20.1亿元,其中农牧户贷款18.2亿元,企业和合作社贷款1.9亿元。农牧户贷款覆盖10个旗县区、220个嘎查村、12146户农牧户、37673人,其中贫困户5247户、贫困人口16145人,贫困户比例占43.2%,新建立联保小组3390个。全市累计转贷6.46亿元,覆盖15337户农牧户、47115人,其中贫困户6592户、贫困人口20716人。2015年新发放的贷款主要扶持了温室、大棚、养牛、养羊、养猪、养鸡、圈舍等项目。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我市市、旗两级党委、政府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项目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各旗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对金融扶贫富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面落实责任制。部分旗县区主要领导深入嘎查村组织开展金融扶贫调研工作。各苏木乡镇把金融扶贫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嘎查村按照工作职责,在贷款发放、贷款使用监督、贷款回收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小组的作用。   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抓好落实。为尽快落实目标任务,年初,市扶贫办与市农行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落实2015年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任务的措施。市扶贫办召开旗县扶贫办主任会议,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年初,各旗县区政府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对金融扶贫工作任务进行了落实。部分旗县区政府还与有关苏木乡镇签订责任状,各有关苏木乡镇按照要求将任务落实到嘎查村。   落实上级要求,规范贷款管理。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扶贫办《关于做好2015年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风险补偿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座谈会议精神,解决好个别旗县区工作协调不力、产业选择不突出、贷款发放较慢、贷款监管不力、贫困户覆盖率偏低、嘎查村工作小组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市扶贫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的通知》,对风险补偿资金的拨付、加强与农行的协作、解决贫困户的担保难问题、解决好“强农贷”贷款难的问题、落实好工作经费、发挥好嘎查村工作小组的作用、搞好技术服务、开展回收再贷工作、规范档案管理、组织开展市级“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随文下发了嘎查村、企业与合作社贷款存档目录。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尽快拨付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风险补偿资金的通知》,督促风险补偿资金尽快拨付到农行专户。2015年,市本级财政在去年配套的基础上,新增资金2000万元,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规范市本级金融扶贫的管理,市扶贫办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赤峰市“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   加强工作协调,推进工作开展。我市各级扶贫办加强了与农行的协作,坚持联络员制度,及时沟通工作开展情况。市扶贫办与农行组成了联合督查组,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发放速度较慢的旗县区进行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具体问题。市扶贫办和农行两次召开工作会议,落实2015年工作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推广先进典型,促进工作开展。2015年,我市主要推广了五个典型:龙头企业带动典型,即企业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扶贫“强农贷”;贫困户占多数的联保小组,即2户贫困户联1户非贫困户,或3户贫困户联2户非贫困户;金融扶贫贷款实行全村统一联保; “六担保”,即政府担保金担保、苏木乡镇政府担保、保险公司担保、村委会担保、借款户3至5户联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对于金融扶贫没有结组的贫困户实行结对干部担保。通过典型的推广,有效推动了我市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的开展。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贷款风险。选好项目村。我市在项目嘎查村的选择上坚持五个原则,即“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农牧民具有一定的种、养、加技能,发展产业积极性高,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生产发展滞后,民风淳朴并自愿组成联保组织,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并具备一定规模。在产业选择上,各旗县首先对项目嘎查村现有的农牧业产业进行排队,由群众初选产业,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当地资源现状、技术条件、市场行情等逐个产业项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扶持的产业。在确定产业时,我市仍然坚持群众自愿原则,通过宣传发展产业的成效,提高了群众的认识,让群众主动参与扶贫产业项目。选好项目户。在项目户选择上坚持“六必须”,即申请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农牧户必须是贫困嘎查村中的农牧户;必须是有发展意愿的农牧户;必须是有发展基础的农牧户;必须是符合种养业产业发展的农牧户;必须是诚实守信,无不良贷款、大额担保贷款的农牧户;必须是具备联户担保条件的农牧户。建好联保小组。项目户每3至5户自愿结成联保小组,实行联贷联保,每个联保小组选出一名政治素质高、致富本领强、有责任心的成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贷款办理,带领组员实施项目,管理和监督项目运行。搞好技术服务。在技术服务上,主要是帮助群众做好主导产业的选择,印发技术操作规程,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好防病防疫等工作,对项目户农牧业生产进行正确指导,实现全程技术服务,保证项目户的收益和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