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扶贫启用电商模式

04.05.2015  10:32

  原标题:赤峰扶贫启用电商模式

  谷雨过后,松山区初头朗镇铁匠营子村大棚蔬菜扶贫项目建设基地人来人往,机声隆隆。随着挖掘机的前行,一道道日光温室大棚墙体已然成型,村民正忙着安装棚架和棚膜。村党支部书记于国和介绍,去年建设的380亩“扶贫大棚”让贫困户们尝到了甜头,今年村里计划再建300亩日光温室。

  眼下,随着气温的回升,赤峰市一批扶贫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为了啃下扶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赤峰不断推广扶贫新模式,瞄准靶心拔穷根。今年,全市计划投入扶贫资金35亿元,力争使14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

   精确制导:把准贫困脉开好脱贫方

  过去,铁匠营子村的乡亲们日子过得很拮据,一直靠种植玉米、谷子等大田作物维持生计。2014年,村里被松山区列为“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模式的重点村。区里每年为每个重点村安排50万元的资金,连续4年共注入200万元的扶贫资金。

  如何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让村里的每个贫困户都摘掉穷帽子?村里首先从识别贫困户开始,把真正贫困的农户找出来。经过户申请、组提名、村评议,从全村138户农户中找出了62户贫困户。

  村里为每一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每户的家庭经济情况、贫困原因、致富意愿、帮扶项目、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限都一目了然。

  贫困户定下来了,还要确定扶贫项目。包村的赤峰农牧业局下乡工作队和村里一起研究扶贫项目,几次村民代表大会开下来,村民一致同意发展大棚蔬菜。“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快速地推进了大棚项目建设进度。去年村里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起290多座大棚,每个贫困户每个棚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进村狗不叫,群众问不倒”,这是铁匠营子村村民对赤峰农业推广中心研究员任志宏的评价。作为村党支部的挂职副书记,他担起了扶贫工作队队长之责。去年他和队员们在棚区泡了两个月,从育苗、定植再到田间管理,他都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真经”。谁家的棚种的什么菜,谁家的作物得的什么病,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扶贫牛”让松山区王府镇任家营子村百姓尝到了甜头。在贫困户孙洪国家中,去年购进的4头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已有一头母牛产犊。老孙算了一笔账,到明年4月他家光养牛的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

  去年,任家营子村推行“先购后补”模式。41户贫困户自主购进120多头基础母牛,镇里验收打上耳标后,为每户贫困户发放了1.1万元的购牛补助。“过去的项目让村里来干,进度慢不说,村干部还操心受累!”王府镇副镇长鲍国兴说,“先购后补这个新办法让群众省了钱,干部省了心!”

  今年赤峰市要投入6亿元资金,推行“三到村三到户”的模式,对692个嘎查村进行扶贫开发。每个贫困嘎查村确定1个帮扶单位,选派1支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帮扶责任人。目前,赤峰市已为17万多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市和旗县区两级已经组建了扶贫工作队1000多个,已有3000多名工作队员走上了扶贫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