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改革,赤峰缘何走在全国前列?

26.12.2016  15:04

12月25日,市民在红山区长青街中段公共服务站点投币领取使用自行车。 赤峰 市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项目是市政府与江苏常州社会资本方通过PPP模式合作的项目。

PPP改革,赤峰缘何走在全国前列? ——赤峰市扎实推进PPP模式创新发展启示录

编者的话

又到了和过去一年说再见的时候。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有欢笑、有泪水,有美好的向往和幸福的小日子;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而言,有日新月异,有创新发展。这一年,我们收回了对大城市艳羡的目光,因为我们身边也有公共自行车,有了变幻的城市灯光,未来还将有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管廊;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核心的“3661”工程成为拧动“三农三牧”工作的“金钥匙”;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程为农村牧区的百姓们带来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欢喜和向往。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看到这一年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本报从今日起刊发特别策划“创新发展这一年”,敬请关注。

□记者 江平

今年秋天,一个新景象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注意:无论是居民小区、广场公园,还是商业街区、厂矿学校,一个个公共自行车站点随处可见,一辆辆绿色自行车轻快地穿行于大街小巷,低碳、环保出行渐渐成为新时尚,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这个一期投资2939万元、首批投放3500辆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其实来自于市政府与江苏常州社会资本方通过PPP模式的合作。

不仅仅是公共自行车,像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地下综合管廊、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防洪及环城水系治理、红庙子污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等11个将对赤峰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PPP项目也已经悄然开工,总投资达101.8亿元。

PPP,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正逐步打破“融资难”的瓶颈,源源不断地为赤峰发展注入“金融血液”。短短一年多时间,赤峰就以251个项目录入财政部PPP信息平台、总投资额1666.1亿元、17个项目纳入自治区和国家示范项目的佳绩,一举拿下了内蒙古自治区入库项目数第一、推介示范第一、项目落地率第一“三个第一”。近日,国家财政部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赤峰在全区各盟市中排名第一位,在全国入选城市中排名第五位。

对于PPP模式,赤峰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但为何却走在了全国前列?

打好“底子”趟出“路子”

何为PPP模式?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则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既减轻财政负担,又减小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换言之,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是一次重大的行政体制、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发展,赤峰经济总量在全区位居前列,但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民生及公共服务领域依然存在较大短板,如果完全依靠财政,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是无法承受之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多年来一些项目之所以搁浅,说到底还是钱不够。而PPP模式,正是解决“钱”的问题。有了资金,就拿到了补齐短板的“钥匙”。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敞开大门迎接社会资本,只有打好打实思想认识、知识能力这个“底子”,才能趟出一条符合赤峰市情的PPP发展之路。为此,我市先后成立了PPP工作领导小组和PPP中心等组织机构,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队伍开展学习培训。其间,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到财政部PPP中心“取经”,先后对6个省、12个地区的示范项目进行了学习考察,邀请财政部领导、咨询机构专家、知名大学教授到赤峰培训指导,并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聘请了10家中介机构建立专家咨询库,为我市PPP项目运作提供科学和专业的智力支持。同时,市PPP中心围绕PPP项目的基本理论、运作模式、操作流程等内容,赴12个旗县区进行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3000人。

市委书记毕力夫、市长孟宪东凡是下乡调研,必谈PPP项目;凡涉相关的会议,必谈PPP项目。最初,在全市上下还不知道PPP为何物的时候,毕力夫就亲自率队到北京考察,并召集12个旗县区主要领导集中学习三天。在回答人民网“干事创业钱从何来”的专访问题时,毕力夫首先谈到的就是PPP模式;而每周双休日,市政府会固定召开一个简称“6+2”的会议,即由市长、常务副市长召集市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规划局、财政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六个部门的“一把手”,专题研究解决PPP推进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各副市长则在“三推进”工作法和“三项保障机制”的框架下,在各自分管领域靠前指挥、亲自部署、联动协作,全力推进PPP相关工作。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效运转,为各旗县区作出了最好的示范,全市上下很快形成了加快推进PPP项目运作的浓厚氛围。

赤峰大地,PPP热潮涌动。

政企“试水”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

赤峰地域面积广、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一直是“软肋”,这也预示着在交通、环保、市政、能源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存在着巨大投资空间,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 PPP模式大有可为。

政府与市场“握手”,PPP是新常态下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放开市场,才能体现真正的诚意。

市PPP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PPP的本质是政企合作,政府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在双方严守契约精神中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就要求严格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他说,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PPP项目都一视同仁,敞开大门。

为推动PPP项目规范高效实施,我市首先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先后起草了《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PPP项目九步工作流程》《赤峰市PPP项目操作手册》等办法制度,切实织密制度框架这个“笼子”,规范PPP项目动作和管理,打消社会资本的疑虑。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建好PPP项目储备“池子”,本着“靓女先嫁”的原则,率先将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的优质项目通过专项推介、招商洽谈等方式,寻求与社会资本广泛“联姻”。

今年8月1日,我市首个PPP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的海贝尔游乐园升级完成并投入运营;新区绿化一期项目完成,据测算,推广PPP造林比过去传统模式的政府造林可节约成本20%—30%;有6个旗县区运用PPP模式完成了街巷硬化建设,总投资额达到23亿元。

抛出“橄榄枝”引来“金凤凰”

这段时间,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新区玉龙大街、会展中心、博物馆西侧等地段,一到夜晚便灯火璀璨,比以往更加靓丽。这项投资2.56亿元的赤峰新区夜景照明改造升级项目,便是通过PPP模式运作而成的,这也是国内照明行业首个PPP项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年前还鲜为人知的PPP, 点燃了民间投资的巨大热情,催生了一个个大项目落户赤峰: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总投资27.6亿元,在中心城区建成34公里地下管廊,补齐地下基础设施短板,让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热力、广电等电缆管线全部入廊,彻底治愈“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病”,打造“整洁城市”;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4.59亿元,全部建成后日处理垃圾能力可达1200吨,打造“清洁城市”;

    ——中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总投资113.5亿元,改造升级34.1公里中环路,疏解过境交通,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打造“畅通城市”;

    ——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总投资约5.37亿元,以三座店水库为供水水源,年供水4465万立方米,以缓解中心城区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供需紧张局面。

    ……

    这些动辄投资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在过去传统投融资体制下,短期内财政根本无法负担。PPP模式让美好的愿景一步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51个项目录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数量约占全区的30%,居全区第一位;总投资1666.1亿元,位居自治区前列。全市正推进的重点PPP项目71个,总投资约1000亿元,涉及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

    12月13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中心主任焦小平在我市考察时评价说:“不到赤峰,就看不到内蒙古PPP改革的前沿”,“希望赤峰继续保持优势,高位推动,让PPP改革真正成为全国的样板和典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赤峰,是PPP模式的实践者、创新者,更是受益者。迎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东风,赤峰新一轮的发展大幕正徐徐开启。

   

    编后

    用好PPP这把“金钥匙”

    PPP甜美果实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扎实耕耘的结果,是智慧与汗水凝结而成,成绩来之不易。

    当前,在国际国内经济下滑、增长放缓、投资乏力的大背景下, PPP正是一把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的“金钥匙”,更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赤峰要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必须时时充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机不可失的历史责任感,必须用足用好PPP这把“金钥匙”,既着眼长远,又抓好当前,切实通过先人一拍、快人一步、胜人一筹的扎实工作,让更多更好的PPP项目在赤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