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伊利系列报道(三)

15.04.2015  12:08

   编者按: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落实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8337发展思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要想推动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国际间的互惠互通,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与配置,树立“走出去”标杆案例,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注入更雄厚的力量。

  近日,为进一步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新闻直播间》等十几家中央主流媒体和重点栏目联合走进伊利开展了“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大型采访活动,集中报道了伊利在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中所取得的成绩,树立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形象以及为广大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参照样本的成功经验等。

   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伊利系列报道(三)

   伊利中国乳业的中坚力量

 

  伊利舒化奶持续受到消费者喜爱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家庭为孩子买一袋奶粉,都需要投亲靠友辗转而得。

  统计显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4家乳品厂,原奶产量仅为21.7万吨。到2000年的时候,全国乳制品产量为82.9万吨。50年增长了不到4倍。人均占有乳品量0.6千克。那个时候,牛奶、奶粉等奶食品只是小孩、病人的奢侈营养品。

  而今,中国人的餐桌上,牛奶已经是生活必需品。2014年,中国有1500多家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2651.8万吨。人均消费乳制品14.5千克。

  而这一切的改变,与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家乳品企业的诞生密切相关。

  1993年成立的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呼市一家手工作坊般的奶食品加工厂。为了“让中国人喝上草原优质牛奶”,继1996年伊利成为中国乳业首家上市公司后,1999年,伊利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灭菌液态奶生产线,开始生产“小方盒”液态奶。这是中国乳业崛起的标志性技术革命。高温灭菌液态奶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限,便于运输、储存,方便易用,改变了中国人以奶粉为主的饮奶习惯。

  此后,伊利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京津唐、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甘肃等地区建起了现代化的乳业生产基地。伊利从日收原奶700公斤发展到现在日收原奶1万吨,带动奶牛养殖、饲料基地、物流等乳品工业的产业链条全面兴旺。

  中国奶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伊利的带动下,蒙牛、光明、完达山等一批地区乳企纷纷复制伊利模式,使中国乳业走上了崛起之路。伊利培养输送出了大批的乳业人才,成为中国乳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伊利是第一个全国性品牌,结束了中国乳品工业作坊式生产、养牛规模小、手工挤奶卫生条件差、微生物含量超标等低水平制造的格局。中国乳业从此进入新世纪的黄金发展期。

  从2000年开始,中国乳品生产量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伊利、蒙牛双双进入世界乳业加工企业20强;2014年,伊利进入世界乳业加工企业10强。

  今天,中国乳制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