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国家标准化养猪示范县松山区走笔

11.05.2015  12:42

  作为农业大区,应开辟什么样的富民渠道?是异想天开一哄而上搞“新奇特”,还是脱离实际盲目引进“他山石”?松山区的回答和做法是:立足产粮大区实际,尊重群众意愿,脚踏实地发展现代生猪产业,让一头头生猪为农民“拱”开一扇扇增收致富的大门,让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仲春,记者来到松山区了解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在位于当铺地满族乡王家营子村的松山温氏当铺地猪场,记者看到猪场外墙的八个大字而深感振奋:“打造亚洲最大猪场”。据猪场管理人员介绍,这个占地面积达2278亩的现代化养猪场于2012年启动建设,去年5月投入生产,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2013年投资7000万元用于猪场一期年出栏商品仔猪6万头项目建设和完善猪场配套,2014年投资8000万元用于种猪购买和相关配套设施,并于当年5月引种投产。猪场存栏基础母猪2000头,年出栏商品仔猪6万头。

  猪场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年为农户提供2.5批次商品幼猪饲养,猪场负责成品猪回收。农户以每头50元标准的保证金领取幼猪以及养殖期所需疫苗、饲料等,同时与猪场签订契约,猪场定价回收。

  订单出栏使生猪价格进了“保险箱”,农民养猪热情空前高涨。去年在生猪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与该猪场合作的18个家庭农场每头猪赚取155元,养猪致富的农户数不胜数。初头朗镇农民李鹰飞,去年在毗邻地区农户每头生猪出栏时倒赔200元情况下,其出栏的1200头生猪,由于有了定价回收政策,获得纯收入18万余元;太平地镇农民岳锐,今年4月出栏4000头生猪,收入达62万余元……

  区农牧业局负责人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在松山区,松山温氏当铺地猪场仅仅是一个缩影,这个缩影放大的是全区如火如荼的养猪产业。作为国家标准化养猪示范县和全国200个产粮大县之一,松山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发展生猪产业作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实施优先发展专项推进,加大财政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全区步入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万头以上猪场54个,千头以上猪场286个。去年出栏生猪达到170万头,农民养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全区现有种猪繁育企业6家,年供种能力3.5万头以上。

  生猪产业硕果累累,得益于区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切实为农民增收致富着想的政绩观念。为了让更多农民在养猪产业链上增收致富,该区采取“摇龙头、带龙身、摆龙尾”举措。在龙头企业带动上,先后引进江苏雨润集团建成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即赤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引进江苏雨润集团建成大型种猪繁育龙头企业,即赤峰市沃德畜牧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引进香港亚盛投资集团建成种猪繁育核心示范场,即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广东温氏集团,即赤峰市松山区温氏农牧有限公司60万头现代生猪产业化项目,温氏集团内蒙古区域总部和技术服务中心、玉米收储中心、饲料厂、种猪场等项目;引进江苏雨润集团投资近25亿元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现已投入运营。其中,总投资3.2亿元的“福润”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200万头;投资8000万元的“沃德”年可向养猪户提供父母代种猪2万头以上,出栏育肥猪3万头以上;投资规模达11亿元的“家育”种猪场一期年可繁育万余头祖代种猪,带动15万头父母代种猪养殖、二期项目核心群级原种猪养殖规模可达3000头以上,年可繁育祖代种猪2.4万头以上,带动30万头父母代种猪养殖;“温氏”当铺地猪场是温氏集团在全国最大的商品仔猪生产场,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这些知名企业落户松山区,使全区生猪产业步入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快车道。龙头企业带动了养猪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的“龙身”,全区养猪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规模养殖形成气候。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户大养其猪,大摆“龙尾”,从而加快了增收致富步伐。

  结束采访时,正遇一辆载着满满一车生猪的大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随行的区农牧业局负责人指着渐渐模糊的卡车车牌告诉记者,这是一辆来松山区购猪的外地车。随着各乡镇养猪业的蓬勃发展,使全区生猪存、出栏稳步增长,生猪调出大县的目标基本实现,展现在农民面前的是一条平坦、宽阔、笔直的增收致富路。(记者邵涌河 王永春)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