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的民情日记

22.04.2015  14:00

  中蒙边境达茂旗百灵庙镇大街社区居委会主任石翠平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本《民情日记》,上面记录了她家访过程中居民们反映的民声民情,事无巨细,一一记录。

  “前几天,居民巴特儿过来反映小区内枯树枝太多,该清理清理,我得去现场看看。”笔者也紧随其后。

  大风中,石主任带着工作人员麻利地收拾着枯树枝:“全旗集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旗县以来,社区就开始彻底清扫辖区内的卫生死角。天气预报说后天可能有降水,趁着今天天气还行,抓紧时间把这堆枯树枝清理干净。”

  清理完枯树枝,笔者跟随石主任回居委会。路上,石主任介绍说:“俺们社区是个大社区,1140户居民,蒙汉回各族人民3348人,人多事情就多,每天上班都非常忙,家长里短的事情每天都少不了。”正说着,一名中年蒙古族妇女见到石主任激动地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太感谢你了石主任,现在俺和嬷嬷之间的关系比以前好多了。”

  “这就好,家庭和睦日子过着也高兴。”石主任说,“这是我们社区的一个牧民,家里前一段时间有点儿矛盾。前些日,她母亲过来说不给她看病,经过上门走访,发现她们之间存在误解,我就一次次上门给她娘儿俩做工作,现在两人终于和好了,女儿照顾她母亲挺尽心。”

  回到办公室,已经10点30分了。

  “我和计生委的工作人员得赶紧去一趟刘花女老人家,去晚了,老人又该出去了。” 70岁的刘花女是社区的困难户,几年前儿子和儿媳离婚,现在家里只剩下她和儿子、孙女3人相依为命。她的儿子没文化,冬天里找不到合适的苦力活儿,家里平时生活特别困难,社区为她一家申请了低保。

  笔者和石主任几个人一起带着棉衣、食用油和面去刘花女老人家。“我上次来看你们,发现孙女好几年没穿过新棉衣了,旧衣服袖子很短,里面的秋衣袖口也磨烂了,给你孙女送件厚棉衣。”石主任拉着刘花女的手说:“有啥困难就来社区找我。”说话间,刘花女老人的孙女悄悄和石主任招手,示意她过去。原来,她是有几道作业题目不会做,想让石主任辅导辅导。

  说话工夫,我们又来到了白云路一户居民家中。“云大爷,您一个人在家呀?家里生着炉火,咋没配几节火筒呢?这可不行,容易煤气中毒。”一踏进云大爷家中,“火眼金睛”的石主任便发现了问题。年近七旬的云大爷回应道:“买那还得花钱,我牧区住惯了,就是这样生火的。”“那可不行,白天家里就您一个人,万一有什么事叫人都来不及,我这就给您儿子打电话。”石主任拨通了云大爷儿子的电话,再三叮嘱他儿子要安装火筒,然后将一张印有消防安全常识的传单递给了云大爷,耐心地给他讲解起消防常识。走访中,看到居民楼内乱堆乱放纸箱、煤球等易燃杂物的,她立刻和居民一道把这些易燃物移到安全地带。

  下午4点半左右,石主任回到社区居委会,打开民情日记本准备记录一天的工作。刚拿起笔,居民就接二连三地赶来。

  “领糖丸在哪儿领啊,俺上次忘领了。”

  “石主任,我想咨询一下独生子女证怎么办理?”

  “石主任,你能帮我开个低保证明吗?”

  忙碌中,笔者跟随社区主任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每天这么繁忙,觉得累吗?”石翠平笑着回答:“上面千头线,下面一针穿,社区就是为居民服务的工作。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不觉得累!”(王庆丽 赵明)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