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行】琴行里“万马奔腾”

27.05.2015  13:29

  今年68岁的罗金花,每天都在巴彦浩特定远营古城里的一间琴行打工,这里不仅是她工作的地方,还是十几位蒙古族老人聚会演奏民族传统乐器的地方。每到周末,琴行里总响起悠扬的音乐,一种草原特有的韵味逐渐弥漫开来。

  罗金花的家族是定远营很有名望的一支,长辈中很多人都有艺术细胞,受他们的影响,罗金花骨子里就对美好的传统艺术有一种痴迷。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老人年轻时并没有能深入学习这些民族传统艺术,她的才华得以发掘,还是到了退休之后。

  罗金花因病提前退休,离开了她所热爱的教师岗位。退休后的她,起初只是做做家务,哄哄孙子,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2007年,一件偶然的事情,让她的人生开始变得多姿多彩——有一天,在蒙古族实验二小上学的孙子背回一把马头琴,说是学校要教孩子们如何演奏。当孙子用笨拙的小手“咿咿呀呀”拉着琴时,老人的心中突然涌出一个念头:“我也要学马头琴。”就这样,每当孙子拉马头琴时,罗金花就在一旁默默听着、学着,等孙子练习完了,她就拿过来试着拉上一阵,越拉越喜欢。

  在朋友的引荐下,她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乌兰牧骑的马头琴演奏家乔宝,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她的演奏水平一天天提高着。后来,她又拜另外一位马头琴演奏家为师,继续深造。3年时光,罗金花从一个马头琴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位演奏家,《万马奔腾》《苍天般的阿拉善》等曲子都是她最拿手的。她还参加了一些表演团体,渐渐的身边聚起了一群喜欢马头琴的“发烧友”。

  谈到学习马头琴的艰辛,老人有一肚子话想说。岁数大了,反应慢了,对乐曲谱子理解能力差,但最让她揪心的是,没有地方练琴。她家住楼房,怕影响邻居休息,只能在下午练上一两个小时。夏天,老人会与其他两位练琴的伙伴一起,骑着自行车找到一处空地练琴。天气凉了,他们又找到了一位住平房的朋友家练琴。“我们就像打游击战,从来没有固定的地方,生怕打扰到别人。”老人感叹道。终于,随着阿拉善盟老年大学开设了此项课程,罗金花与朋友们终于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学会了马头琴,罗金花的眼睛又瞄向了陶布秀尔,这种传统乐器的魅力丝毫不亚于马头琴。说学就学,尽管老人当时已经63岁了。“陶布秀尔比马头琴好学一点,但是江格尔的说唱艺术是需要用心去学去背的。”老人从墙上取下一把陶布秀尔,手指轻捻,激昂的乐声响起,她唱了一段江格尔的“一个英雄”。节奏明快的音乐仿佛把听者带入古老的大草原,感受英雄的金戈铁马,令人心旷神怡。

  学会了马头琴,学会了陶布秀尔,2014年3月,罗金花又张罗着组建了一支蒙古族老年人乐队。这个乐队年龄最大的就是罗金花,最小的队员也有44岁,大部分都是活跃在公园里“老教师合唱团”的成员。“我们正在集中练习,最近还有几场演出呢!”说起排得满满的日程,老人一脸自豪。(斯琴高娃)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