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草原上的文化大“旗”

13.01.2015  13:44

  达茂旗全称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内蒙古包头市的一个蒙古族边疆旗县,区划面积18177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草原版图大旗。而近年来,让这里异军突起、声名远播的却是打出了具有国家战略高度的文化旅游大牌,和由此驱动的全旗经济社会地位、效益以及老百姓扬眉吐气尊严地位的整体攀升。达茂旗向建成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原游牧文化“大旗”。

  2014年,在达茂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和国际草原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之际,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到达茂旗的“地气”,因而对文化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肩上扛着文化责任、心里装着文化激情,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文化的时代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凝心聚力,务实求新,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达茂旗党政一班人旗委在书记伏瑞峰的带领下,其战略思路是大文化发展的概念。首先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定位,走出一条自然生态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和政治生态和谐发展的示范性道路,并且与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组建课题组,切实解决草原生态、草原文化和草原经济和谐发展的综合问题,打造真正的文化产业基地,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做法。第二个不同的战略就是,无论多么大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影响,都要落地有声,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一是归于老百姓的平常生活,二是归于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才有了国家级的“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国家级体育产业园”“国际草原论坛”“中国游牧文化之乡”等高端项目的落地生根,才有了充满草原文化气质和现代精神特质的新型的达茂城乡建设的崭新面貌。

  2014年,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把达茂旗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对达茂旗的文化战略思路和大胆实践,给予了热情的肯定。

  文化的文章如何做?关键是对文化价值的认识高度和操作力度。在伏瑞峰看来,无论你有多少资源、多大区域,无论制定多少战略,也无论在发展中遇到多大的困惑,抓文化就是抓核心、抓动力、抓品牌、抓效益。在达茂旗无现代工业可靠,无特色农业可依,无区域位置之优,要想出奇制胜,唯有文化旅游这张王牌。

   托起草原上的“达茂梦想”

  达茂旗是自然的草原明珠,更是游牧民族的文化圣地。包头市60%的不可移动文物犹如珍宝镶嵌在达茂旗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雨沧桑,历练了金戈铁马的游牧文明;日月更迭,凝聚了感天动地的人文华章。

  曾担任包头市民委主任多年的伏瑞峰,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和专业的认识。到任达茂旗旗委书记不久,他就率领党政一班人和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的干部跋山涉水地对达茂旗的岩画、长城遗址、古城遗址等国宝级的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摸清了全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边疆旗县的达茂旗,拿什么去振兴这块土地、拿什么去与世界对话?又以什么样的情感和纽带来拉近与农牧民的距离?拿什么让默默无闻的达茂更有尊严地面对时代,面对世界?于是旗党政一班人下决心:那就是要像抓政治一样抓文化,要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把文化有机地融入一切工作当中,然后“攀高枝、找高人、接高招”借势国家机构,打破人才瓶颈,突破发展困境。

  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包头市“5421”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达茂旗敏锐地认识到他们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以及距离呼包二市两小时辐射圈的区位优势,为激发文化创造力,承接基地和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于是确立首先把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突破口来实施,由此,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包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诞生了在2013年首次举办的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首次将地方文化和资源价值提升到国家品牌,上升到国家战略。

  正是这一次超常规的操作,把达茂推进了世界的视野,也给了达茂从未有过的自信心。在这个国家主题的平台上,达茂举全旗之力,历时80天举办活动160多项,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创造经济收益5.6亿元,激活了草原,唱响了时代,也给文化树立了一个价值的标杆。在全国文化节会活动萧条降温的形势下,这里,却靠文化的感召,拉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激活了老百姓的市场,以至到10月份闭幕时,守在会场摆摊的老百姓还在期待能否再延长几天,因为他们今年看了热闹,做生意挣了钱。也因为游牧文化的竞赛项目,又让几近失传的游牧文化民族工艺和特色养殖业重振。一个节日过后,做生意的来了,投资创业的来了,研究游牧文化草原生态的专家学者也来了,这种效益和影响是裂变式的。

  2014年,以“中国·达茂,把草原交给世界!”为口号的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规格、更加丰富的内容,再次点燃了草原游牧文化的激情圣火。国际草原论坛、全国二人台大赛、全国民用汽车耐力挑战赛、全国摩托车锦标赛、内蒙古自治区摔跤锦标赛、全国蒙古族民族服饰大赛等近180项活动内容,好戏连台、异彩纷呈,同时促进了达茂城乡建设和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达茂旗被命名为中国哈撒儿祭祀文化之乡,并且取得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永久举办地权。以游牧文化旅游节促经济发展、促文化繁荣、促民族团结、促生态保护、促社会和谐的成功探索和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活动的成功示范,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汽摩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国”字头部门的充分认可,得到包头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认可,得到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在游牧文化旅游节的强力带动下,全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较上年提高近一个百分点。这样的成绩,使达茂旗更有信心和决心,持续做大文化事业,利用游牧文化旅游节契机,让达茂老百姓集体登上国家级舞台,并始终当主角。要让草原游牧文化从“幕后”走到“台前”,并得到充分传承弘扬。

  而在此之前,达茂旗不要说面对中国,就是在包头,也是“边缘化”的概念。仅仅两年时间,达茂就让世人刮目相看了。

  达茂旗委抓文化工作,不是光盯着琴棋书画,听着吹拉弹唱,玩概念、顾面子、讲排场,而是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认知文化价值,让文化塑造干部素质,打造发展精神,凝聚发展力量。大家认识到,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专家学者,才能高点起步、高位运行、高效实施,搞的是“顶层设计”,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些都和对草原文化有着深厚挚爱的情感有关。比如草原生态保护是一个国际性话题,如果没有文化的自觉和认识,被动实施是很难的,当这个主题放在文化的高度评价是,就成了一种品质的体现,每个人都懂得一种起码的责任和义务。实践证明,在达茂,如果没有文化的凝聚和发展,无论是老百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还是干部的自信心与责任心,或是区域的经济社会地位,都无从谈起,只有抓住文化这个抓手,才是抓住了达茂旗转型发展、异军突起的核心要素。现如今,旗委一班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上下一心,目标明确,把准脉搏,扎实工作,做强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事业,坚持文化惠民,释放文化魅力,实现达茂梦想。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