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食药工商局“六个运用”加强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
今年以来,锡盟食药工商局为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正确处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关系,通过对市场主体资格、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产品商品质量等事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保障了市场安全。
一是运用信用管理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了信用信息归集、市场主体年度报告、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出台了《锡盟食品药品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规则》、《锡盟食品药品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工作规则》。9639户企业和57837户个体工商户主动申报了年度报告,网站总访问量230万次,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政府部门监管、社会公众查询、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是运用规范引领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组织推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管理规范,建立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范,制定推广各行业合同示范文本,建设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评定国家级、市级、区县级文明诚信市场,评选全国、全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组织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内蒙古著名商标、锡林郭勒盟知名商标。通过确立相关领域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标准,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素质的提升和市场秩序的规范。
三是运用社会监督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整合原工商、食药两局投诉举报热线,实施“一条热线助维权”。加强投诉举报分析,针对投诉举报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不公平格式条款、预付卡消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等专项行动,加强相关领域市场监管。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逐步建立与各行业协会、相关职能部门及新闻媒体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与公安、司法部门的对接机制,发挥多方面力量和优势解决市场监管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运用执法办案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严厉打击和治理扰乱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全系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百日”大行动、中药饮片和中药材专项整治行动、医疗器械专项行动、保健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红盾护农”行动、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虚假违法广告治理行动、“双打”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五是运用规范监管制度和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建立健全了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的相关监管制度,规范审查检查程序,严把主体准入门槛。制定并严格落实食品生产领域日常监管制度,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领域巡查规程。确立了分类监管模式。在药品安全监管方面,推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制度。同时,建立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制定风险排查例会暂行办法,定期进行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发现案源、解决问题。
六是运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和“放心工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全盟开展对食品餐饮企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实施量化分级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放心馒头、放心猪肉、放心奶、放心蔬菜、放心餐馆、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放心药店、放心药房、放心药厂等一系列放心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规范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张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