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援蒙医生雷波:为“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去痛解忧

05.07.2020  16:50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5日电(张程伟)“疫情期间最着急的是回不去。”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援蒙干部、关节创伤科医师雷波所说的“回不去”,不是指回到通州的家,而是指他的“第二故乡”——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在那里,有他放心不下的患者,有结下深厚友谊的当地同行。“以己所长,为农牧民减少病痛,让他们在脱贫路上能大步前进。”这是雷波为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年初因为疫情影响,回通州过年的雷波无法顺利返回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他在医院忙着参与抗疫工作的同时,一直不忘“第二故乡”。每天用手机看检查结果,用微信与患者、同事沟通,他开启了远程诊疗。当收到可以前往内蒙古的通知后,他立刻打包行李,飞速返回援助岗位。

  雷波(右一)在给农牧民做诊疗。新华网发

  2019年10月9日,雷波奔赴内蒙古科右中旗进行援助。科右中旗是蒙古族占80%的老少边穷地区,雷波对口帮扶的单位是科右中旗中医院。该院始建于1965年,位于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呼舒镇,交通便利,担负着全旗25万人口及周边地区的中医医疗工作,是科右中旗唯一一家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相结合的中医专科医院,是科右中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下设巴彦呼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巴彦呼舒镇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院现有职工12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5人,设病床100张,设有18个临床科室。其中,骨科疼痛门诊及针刀门诊,虽然已挂牌成立,但在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方面仍然十分薄弱,每日仅有2至3个零散患者,患者来源也主要是本院职工的亲属,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雷波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从医经验的骨科医生,结合科右中旗中医院骨科的实际情况,针对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通过中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骨科同仁的通力协作,一个月时间内,门诊量有了质的飞跃,达到100余人次,同时,开展针刀治疗50例、关节内注射患者30例、住院患者胸腔穿刺1例。很多患者专门从几十公里外,甚至百里以外的牧区来找雷波看病。

  雷波(左二)来到老百姓家中做诊疗。新华网发

  今年3月中旬,雷波像往常一样完成每日例行查房回到诊室,一名叫吴白乙拉的年轻患者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在详细询问情况后,雷波了解到患者是家里的重体力劳动者,干农活搬重物时不小心扭伤右膝关节,自行在家休养2日,未见明显缓解。得知科右中旗中医院有北京骨科专家长期出诊,特意从100公里之外赶来。雷波通过为患者进一步查体和检查,诊断为右膝关节前叉韧带损伤伴有半月板绞索。首先,他采取手法治疗使绞索的半月板初步复位,患者右膝关节疼痛及活动范围明显改善。考虑到患者的家庭和经济条件,雷波积极联系扶贫办给患者找到当地具备报销及手术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有效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今年4月以来,雷波利用休息时间,和当地扶贫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通过走访,他为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他们各自的身体状况进行简单治疗,嘱咐日常生活饮食注意事项,并“因户制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扶贫方案。在一个贫困户家中,雷波注意到一位大爷卧床呻吟,疼痛难忍,攀谈中了解到,大爷在放牧过程中,不慎绊倒,导致髌骨骨折,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大爷因为家里经济情况,拒绝手术,一直卧床在家。雷波根据大爷骨折情况及经济状况,予以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并指导拆除外固定后的康复治疗,最终使大爷得以痊愈,老大爷逢人就称赞雷医生的仁心仁术!雷波坦言:“虽然这种治疗方案增加了工作量,但可以为患者节省千余元的手术费,这对于贫困户家庭意义重大。

  雷波(左二)来到老百姓家中做诊疗。新华网发

  他深知健康扶贫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扶贫战略,他的责任就是让服务区域的牧民们真正享受到健康扶贫的实惠。为此,在科右中旗中医院援派期间,他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及“双促进”与“双提高”的工作原则。针对中医院实际情况,他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制定了中医骨伤科和针刀疼痛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将先进的小针刀诊疗技术带入帮扶医院,并通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手术技术指导等方法,着力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全面提升了医院中医骨伤科和针刀疼痛科技术、管理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