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辽主城区投资建设34处街角游园

24.12.2014  17:22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诗意的语言道出了310万科尔沁草原儿女真实的心声。

  如今的科尔沁草原草地绿了,风沙少了,牛羊肥了,农牧民的腰包鼓了,他们深深地眷恋和深爱着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接受草原恩赐的同时,播种着绿色,播种着希望,播种着草原人民崭新的生活,留下了保护和建设草原的深深足迹……

  2014年9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出通报,经过综合评审,通辽、鄂尔多斯、宁德、高密、泸州、咸阳、灵武、中卫8个城市按照评审意见,认真查找不足,积极整改落实,经所在省级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及专家现场核实,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这个称号是闪亮的,她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更是这座城市人民的骄傲。

  透过这份荣誉,我们听到的是通辽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铿锵脚步,看到的是我市构建“天蓝、水清、树绿、花香”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精美画卷——从迷人的罕山自然保护区到浩瀚的塔敏查干沙漠,从神奇的大青沟到美丽的西辽河畔……

  通辽,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阔步前行!

  山清水秀美家园

  我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获得成功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在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张洪志的办公桌上,两本厚厚的创建申报材料和一本精美的创建图册依然摆放在案头,作为“创园”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几年来的艰辛创建历程还时不时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2008年,我市成功迈入内蒙古自治区级园林城市行列。随即,在国家住建部、自治区住建厅的关心指导下,全市总动员,按照“高标准、有特色、创一流”的方针,突出园林绿化建设理念,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不断迈进。2012年,我市正式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请申报。

  “对照《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8大类64项考核指标逐项完善提升,收集整理了40余本申报册、近千盒档案资料,拍摄了创建专题片,反复甄选考察点及路线,多次召开创建推进会……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啊!”谈起“创园”工作,“不容易”是张洪志言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三个字。他说,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虽然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尚存在硬件不过硬、软件不完善的问题。64项考核指标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达标需要完善的地方。

  为保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这座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让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萦绕在百姓身边,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通辽的长远发展有一个广阔的前景,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

  “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这‘三绿’指标是‘创园’的基本要素,老城区的‘三绿’指标就是这次‘创园’的一个难点。”张洪志介绍,老城区人多、车多、建筑物多、地少、绿少,这“三多两少”,再加上由于寸土寸金,老城区的绿化成本高,绿化难度非常大,如何搞好老城区绿化,推动创园工作,把“难点”变成“亮点”,成为了我市城市建设者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见缝插绿”,这是我市老城区绿化采取的重要举措。我市按照“一环、两带、四纵、六横、十七园、五百景点”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理念,为了大面积增加老城区绿化面积,增加街路绿量,对城市街路节点、街角进行提升改造,规划了500多处街角、楔地绿地,陆续实施260余处,大的数千平方米,小的几十平方米。街角楔地,与行道树、绿化带进行复合式绿化衔接,分布广泛。

  完美的城市道路绿化描绘出了一方水土精美的经纬画卷,也畅通了“创园”的坎坷道路。如今,漫步城市的主干道,松柏苍翠欲滴,杨柳婀娜多姿,撑起浓浓绿荫,为行人送去缕缕凉爽;妩媚的刺玫,鲜艳的五角枫给人如火如荼的浓情;乔灌木构成的条条绿色长廊,交替变换的四季风景,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