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驱动打造“五区”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全力建设绿色开发区、智慧开发区、法治开发区、活力开发区、幸福开发区。
加快产业升级,培育新增长点,建设绿色开发区。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助推传统产业向新型化转变、新兴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推进清谷新禾通过荞麦产业联盟模式塑造品牌、壮大规模,加快推动荞麦肽项目向精深加工和生物提取方面攀升。年内推进蒙药股份与科尔沁药业重组上市。在草酰胺、防冻液等乙二醇下游产品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英诺泰玉米秸秆制羧甲基纤维素钠项目建设。引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实施节能技改工程,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高端专业市场,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家庭健康养老服务业,推进新兴业态组团爆发。
完善平台建设,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建设智慧开发区。推进科技大市场与西安科技大市场、科易网合作,力争年内实现技术交易额5亿元,科技融资30亿元。正式启用云计算应用平台,推进国云科技、西安未来国际、云鼎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设立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资金,建立产业、科技、人才政策捆绑机制,推进与中科院、京蒙高科、内民大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步伐。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全年协助企业融资20亿元以上。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投资基金,推进农村“四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发放“三农”贷款1亿元。
加强城市治理,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法治开发区。启动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消纳场、食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增强保障发展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构建“大城管”格局。启动实施创业大道综合整治工程,改造街角游园12个,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启动棚户区改造3000户,基本建成1000套。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推广湛露、米家村返租倒包、“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组织。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严禁土地出让金返还、严禁制定和执行税费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开展产业项目综合评估、投资协议合法性审查、对外投资担保、国资监管等工作,加快建设法治开发区。
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活力开发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的先进做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向市场化经营转型。创新完善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完成开发区“三定”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改革、社会信用体系改革、失地农民养老改革等多项改革。编制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结合机构改革,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举措,强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新签约项目2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5亿元。全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实行项目前期工作代办制,重点项目跟踪制,建立服务客商的快捷通道。
实施民生工程,推动创业就业,建设幸福开发区。全力抓好就业创业工作,与通辽职业学院、内煤技校合作,继续实施免费培训工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开展家政、月嫂、铲车等订单式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实现就业2700人以上。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投资2000万元全面完成剩余26个村屯建设任务,实现“两年建设任务,一年全部完成”。抓好十件民生实事,改造3个老旧小区;新建3个幸福社区;新建新城区实验小学;基本建成公租房100户、改造农村危房200户;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实现辖区贫困大学生救助全覆盖;继续为农民新农合买单;解决100户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职工之家”进社区全覆盖;实施电子商务村村通工程。深入推进平安开发区建设,严格执行“532”工作法,压实信访稳定第一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约记者纪卫香郭春明)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