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小磊赴京捐献

07.03.2018  14:42

市旗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欢送张小磊(左六)赴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8年的元宵节,对于扎鲁特旗的张小磊夫妇来说,注定是不寻常且难忘的。

这一天,张小磊夫妇在市旗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踏上了赴京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旅途。

早上五点多钟,张小磊和爱人张守芳就从扎旗老家启程赶往 通辽 机场。本想要瞒着年过八旬的双亲偷偷出门,可老人还是不放心儿子,坚持要把张小磊夫妇送出家门才算安心。

在机场,旗政府领导、市旗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及张小磊所在单位负责人也纷纷到场为他送行。亲友的支持和惦念、领导的嘱托与祝福,渐渐抚平了张小磊夫妇略有不安的心情。

“捐献一点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觉得这是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为此我感到很荣幸。我相信换作其他人也一定会和我做出同样的选择。”张小磊说。

“我愿用我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

44岁的张小磊是扎鲁特旗鲁北林场的副场长,主抓生产。2013年,张小磊在旗红十字会开展的一次宣讲活动中了解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和意义,于是他就在现场采集登记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想不到时隔四年之久,在2017年年底时,张小磊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当时的张小磊在激动之余,也陷入了一番思考。

“当时采集血样时我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中间又隔了四五年,院方最初也对我的年龄产生过犹豫。另一方面我上有年过八旬的父母,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子女,家庭负担比较重,也确实产生过犹豫。但这期间,场领导、红会领导对我的决定非常重视,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特别是我的爱人和女儿,为我咨询北京方面的专家,上网查资料,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确实对身体没啥影响,所以我还是决定做下去。”张小磊告诉记者,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参加工作也在农村,去年又包联一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这一切经历都让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家庭在遇到大病重病时的无助,他们不仅需要经济援助,更需要精神支持。“我想通过我的实际行动和各级红会、媒体的宣传,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和意义,消除他们的误解和害怕,为促进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小张的奉献精神传递着满满的社会正能量!”

当天,张小磊的领导,扎鲁特旗鲁北林场场长马银也赶到现场为他送行。

马银告诉记者,张小磊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非常有热情。他不但在工作上积极能干,而且是个善良热心的人,对场里干部工人的生产生活方面也十分关心。

马银介绍:“去年我们那儿有个精神状态不太正常的贫困户迷路了,无意中找到我们单位。张小磊知道情况后,专门安排人和车将老乡送回家。”

“听到他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后,场里也非常重视和支持他的决定。我认为他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向社会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值得称赞!”马银说。

“相濡以沫二十载,我永远支持他的决定!”

此次赴京,张小磊的爱人张守芳将全程陪同。

直到现在,张守芳的心情还是很激动。

张守芳告诉记者,最初得知爱人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她也曾犹豫过、担心过,即使是听了专家和网上的解释,她也依然有顾虑。可期间张小磊一直耐心地劝慰她,给她做心理疏导,还常和她讲救人一命是功德一件,意义非常。渐渐的,张守芳也被爱人的诚恳善良所打动。

张守芳说:“听说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我们俩都觉得被救的人也许在多少年前就是我们的家人,不然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奇迹产生。如果说我们不担心他,那是不可能的。昨晚我几乎一宿没睡,就一直看着他在我身边熟睡。我想,我们一起生活了20年,这么多年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所以这一次,我也一样陪着他、支持他、相信他!”

据了解,张小磊在抵京后将进行一系列采集程序,整个捐献过程约需十天。如果此次张小磊捐献造血干细胞顺利完成,那么他将成为扎旗第二位、也是我市第六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从2006年起至今已经有12年。迄今为止,全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人数已超过6000人。市红会工作人员表示,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每六至七天将进行一次生成、衰老、死亡的自然循环和新陈代谢。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随着 科技 的不断进步,如今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痛苦。市红十字会呼吁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正确认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实,不要因误解产生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