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荣:让责任不留遗憾

10.06.2015  13:05

郭生荣给岳母刘俊英洗脸。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在许多人眼里女婿永远是外人,不管怎样孝顺,跟儿子比起来还是差一截。可在刘俊英老两口看来,女婿郭生荣是他们的希望。

  走进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乌兰计六村刘俊英老人的家里,郭生荣和妻子刘四兰正在收拾屋子,一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土房,里面的陈设看上去和房子的主人一样都是那么陈旧。此时的郭生荣正在给岳母刘俊英洗脸,女儿刘四兰正在擦地,屋子虽简陋但很干净。

  说起郭生荣侍候岳母刘俊英的事,还得从2012年说起。那年冬天,刘俊英老人不慎摔伤,导致下身多处骨折,由于年龄偏大,医院无法实施手术治疗,所以只能在家里养着。但最头疼的还不仅是这些,现在老两口都已八十多岁,常年有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刘俊英的老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刘俊英受罪。

  老人膝下现有五个子女,作为女婿,四十岁的郭生荣对老人完全不用操太多的心。况且,2012年,郭生荣的左臂在一次事故中骨折,两次手术后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做重活儿,而妻子刘四兰又在加油站上班,没办法,郭生荣强忍着术后的疼痛,主动承担起侍候老人的责任。

  据郭生荣回忆,十八年前家在外地的他只身一人来包打工,可以说钱没挣上几个,却受尽生活的苦难,最后他来到乌兰计六村打工,在这里他总算是稳定了下来,憨厚质朴的村民接受了这个外地小伙子。时间一天天过去,郭生荣的踏实肯干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再后来他与本村的刘四兰喜结良缘,收获了人生中最大的幸福。“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富裕,老两口经常接济我们,就是吃点好的也是先想到我们,再往后看外孙就成了老人家的任务。”说到这儿郭生荣的眼睛有些湿润。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刘俊英老人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另外由于久病卧床皮肤开始发炎溃烂,于是郭生荣开始为老人东奔西走,寻求有效的治疗药。“像一般的外用药对付常年与被子摩擦的皮肤效果不是很好,听说呼和浩特有种特效药,他专程去买。为省钱他住过火车站,啃过方便面,为的是把省下来的钱全部买药。”刘四兰有些哽咽地说。

  男女有别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何况是女婿侍候丈母娘,可女儿刘四兰在加油站上班,不可能整天照顾刘俊英,所以这副重担就落在郭生荣的肩上。“一开始我妈的意识清醒,换洗时还有些护羞,后来经我们再三劝说,她同意了,有几次我注意到生荣在给我妈换洗时我妈在流泪。”刘四兰说。

  在采访中得知,刘俊英虽然久病卧床不起,但是老人胃口很好,一日三餐一顿也少不下,所以排泄物非常多,天长日久郭生荣慢慢地掌握住了老人的生活规律。老人爱吃点肉,郭生荣就经常做一些软烂的肉和米饭拌起来一勺勺地喂给老人。现在老人的思维开始退化,语言基本表达不清,像肉、饭、尿、洗这些简单的词语,也只有郭生荣才能听得懂。刘四兰虽然是亲生闺女,也总是比不上郭生荣照顾老人细心。

  听村干部说,郭生荣侍候岳父岳母的事也曾在村里被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郭生荣侍候老人是为了得到利益,有人说是出风头,更有人干脆说他是个楞头青,可在绝大多数村民的眼里一个五尺高的汉子能做到这样真的是很不容易。

  时间一长,流言蜚语不攻自破,郭生荣说:“别人的嘴想说甚咱管不了,谁的孝心能尽多少,咱也不用去计较。我就知道现在多照顾她一点,少让她受点罪,等她走后我们不留遗憾。”(文/通讯员姚惠锋 图/通讯员王相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