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鄂伦春族拯救濒危文化 让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06.07.2015  17:41

  “现在的鄂伦春族孩子,平时用汉语交流,许多已听不懂老一辈说的本族语言了。”坐在政府提供的楼房内,71岁的鄂伦春老人内淑梅忧心不已,这位鄂伦春族多个传统文化项目继承人担心,鄂伦春族会失去本民族语言。

  记者在中国唯一的鄂伦春自治旗采访时发现,目前旗里仅剩300多人能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在其他传统文化领域,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扰。

  “没了语言环境,没了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方式,我们自然不需要再像祖先那样生活。”穿着T恤衫、牛仔裤,操着一口浓重东北腔的乌鲁布铁镇青年何连刚说。

  “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不仅要让鄂伦春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下去,还要让它给鄂伦春族创造更多财富。”鄂伦春自治旗旗委书记吕建伟说,为了拯救包括语言在内的民族文化,鄂伦春旗已发起一场传统文化保卫战。

  在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的古里乡,莫日根民间艺术团2014年4月正式亮相。古里乡乡长白丽说,这是一支传承鄂伦春民族纯正艺术文化和原始舞蹈形式的艺术团队,也是旗里成立的第一支民间艺术团队。目的是将民族文化以艺术表演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鄂伦春。

  建队伊始,这个艺术团以鄂伦春传统民族服饰展、鄂伦春赞达仁和舞蹈《斗熊舞》为主打节目。“鄂伦春族能歌善舞,但真要用鄂伦春语来歌唱还是有相当的难度。通过学习和演出,艺术团成员每人现在能唱近二十首传统民族歌曲。”白丽说,学会民族歌曲后,一些鄂伦春族年轻人才更加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宝贵。

  这支艺术团共有20多名成员,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仅有12岁。仅去年下半年,他们就演出20场。

  鄂伦春旗副旗长何雪光说,为提高下一代对民族语言的热爱,旗里正在着手开发鄂伦春语动画片,并恢复已取消多年的射击队。在托扎敏乡等地,政府已开始组织猎民集体生产传统手工艺品,确保这些工艺品能卖上好价钱,以吸纳更多猎民加入其中。(记者邹俭朴)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