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奋进奏强音——鄂尔多斯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回望

29.02.2016  19:27

  理论武装、作风建设齐头并进,“爱我鄂尔多斯”发展旗帜高扬,形成强大合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成为推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强劲动力;

  切实增强导向意识、受众意识、精品意识、成效意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互补,新闻舆论和对外宣传跃升至一个崭新高度,不断释放出强大张力;

  文明创建工作异彩纷呈,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产业日新月异,文艺事业掀起“鄂尔多斯风暴”,充分彰显了鄂尔多斯发展的无限活力……

  鼓发展之劲,聚转型之力。鄂尔多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铺开,并始终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强化理论阐释

  引领鄂尔多斯实践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这几年通过转变观念,调整了种养结构,赚了一些活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我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告诉大家,跟大家一起分享,咱们一起致富……”苏布尔嘎镇光胜村村主任丁巧花的一段开场白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这是伊金霍洛旗“百姓讲堂”的一个片段。

  在“百姓讲堂”中,许多像丁巧花一样的农牧民都成了“客座讲师”,他们自己先吃透党的大政方针,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致富经验,再时不时拿出来“晒一晒”,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农牧民来听讲取经。“这种宣传形式好。老师就是身边的村民,致富经我们都爱听,党的政策也能记得住!”村民们纷纷表示。

  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阐释好,着力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是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

  多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密结合鄂尔多斯改革和发展的生动实践,全力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心组学习、基层讲堂建设,在深入学习上下苦功、在学习实效上见真章,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形势政策、重大会议精神、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常抓常新,全市理论工作再上新台阶。

  ——用制度保障学习,推进理论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大学习”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等文件,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抓好中央一揽子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市委三届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议精神等内容的学习。近两年,各级中心组每年都撰写百个调研报告,多数都转化为市委、政府的政策举措,“自治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示范基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切实抓好理论宣传宣讲,筑牢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根基。不断创新活化宣讲载体,将理论武装、思想提升和干部发展统一“打包”,让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有关精神要求进机关、进基层、进农村、进牧区、进企业、进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形成了十名领军人物、百名理论骨干、千人宣讲队伍,366个基层讲堂达到“九有”标准,伊旗“百姓讲堂”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构筑起了覆盖市、旗、乡、村“四级联动”的大宣讲格局。

  ——强化拓展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等作为研究重点,紧密结合新常态下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实践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不断加强前瞻性、应用性理论研究,推出了一批符合鄂尔多斯实际、指导性强的研究成果。如在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议召开后,开展了会议精神理论成果征集活动,共征集论文261篇,评选出优秀论文43篇。

  ——打造过硬队伍,培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家”。鄂尔多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3类宣传文化人才信息库和2类人才数据统计,建立宣传文化100名优秀人才数据信息库、全市宣传文化系统541名“民间艺人”信息库,3名人才被评选为自治区“百名宣传文化领军人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线上的济济人才正站在鄂尔多斯的转型发展前沿,为鄂尔多斯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鼓与呼。

   把握正确导向

  传播鄂尔多斯声音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鄂尔多斯邀请900余名记者参与了宣传报道,各级主流媒体发稿1200多篇(条),官网、微博、微信等发表图文信息18.9万篇(条),阅读量2.3亿次,开、闭幕式在央视、内蒙古电视台成功直播……这成为近年来鄂尔多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城市影响力的精彩镜头之一。

  唱响主旋律,打好“组合拳”。多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全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引导广大群众看主流、看大局、看本质。不论是乘势而起的新媒体,还是不断创新的传统媒体,都“声响音高”,传播出鄂尔多斯好声音。

  结合发展大势和宣传主题,鄂尔多斯各级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对象、渠道上大拓展,形式、手段、机制上再创新,让宣传视野更加开阔、宣传载体更加丰富、宣传层次更加分明、宣传力度更加强劲。

  加强内宣聚力量——

  强势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重要决策精神、中心工作任务,营造了求真务实促发展、团结鼓劲保稳定的浓厚舆论氛围。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议以来,组织市直新闻媒体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市直媒体在显著位置、重要时段刊播了系列评论文章,并开设了“转型发展、再铸辉煌”等数个专题专栏,共计刊播各类稿件数千篇(条)。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尽责圆梦”、“爱我鄂尔多斯”和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报道。开设“爱我鄂尔多斯”专题专栏,通过优秀的本地人本地事,挖掘民间信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现鄂尔多斯深厚的历史文化、强劲的发展后劲、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等,形成了以“爱我鄂尔多斯”为主题的强大报道声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后,鄂尔多斯组织市直媒体统一开设“为民务实清廉”等专题专栏以及一系列子栏目,深入挖掘新闻素材,宣传典型经验,并积极向区外媒体推送新闻稿件。同时,利用党建云平台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不断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建设,做好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开设“走园区看项目”、“推进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创新创业故事汇”等专题专栏,推经验、树典型,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在干群中的影响力,营造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深入开展“十个全覆盖”宣传报道。成立“十个全覆盖”驻各旗区采访组,组织记者深入农牧区建设一线,采写了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的鲜活稿件,积极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做好“十个全覆盖”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好做法以及先进典型,创新报道体裁、内容、手段、载体,形成“集群效应”,推动“十个全覆盖”有序深入实施。

  抓好外宣塑形象——

  坚持典型引路。推出忠诚卫士郝万忠、乡村“120”闫占彪、捐资助学老人刘显亮、捐肝救夫奇女子苏丹等一批在全国、全区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典型;

  关注社会民生热点。加强与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合作,不断加大采访线工程建设,推出《发展非煤产业——鄂尔多斯跨越转型“三重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在路上》《一碗面,一群人,一座城》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稿件;

  开展重大主题报道。在首届及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期间,邀请境内外媒体和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参与宣传报道,声势浩大,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向外界展示了鄂尔多斯的良好形象。

  深化文化外宣。将对外宣传融入到国内外重要品牌文化活动中,积极参与“内蒙古文化周”、深圳文博会等品牌活动。充分挖掘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资源,精心制作宣传画册、形象宣传片等外宣精品,通过商务、旅游、文化、外事等对外窗口和重大活动刊播、发放,讲好鄂尔多斯故事、传播好鄂尔多斯声音、阐释好鄂尔多斯特色。

  媒体融合显实力——

  积极推进传统媒体改革。实行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和岗位管理制度,组建了传媒广告、发行等公司,实现了采编经营两分开和制播分离。

  成立市新媒体中心。组建了30多个部门参与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市直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和“掌上鄂尔多斯”、“无线鄂尔多斯”等移动客户端开通、上线,以“鄂尔多斯发布”为引领的政务新媒体在全国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推出网络宣传专题。在“亮丽风景线‘十个全覆盖’全媒体组合报道”、“‘走转改’鄂尔多斯精彩故事”、“走千村万户讲精彩故事”等重大主题宣传上,通过微直播、图说等形式推出网络宣传专题,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网聚正能量,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标准化建设。120多件重点舆情的跟踪督办,一些重大网络舆情的成功处置以及对新闻发言人的考评管理,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的常态化推进,进一步为鄂尔多斯转型发展营造了宽松的舆论环境。

   树立文明品牌

  激活鄂尔多斯动力

  如今,走进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东口子自然村,便会被其内里的“柔软”所惊艳。一处处红墙不只以“红”耀眼,更以“文化”直抵人心。“24字”核心价值观分外醒目,犹如空气和水一样的存在。“孝为先、诚为本”在人们心头生根发芽;“善行义举四德榜”的上榜者,也成为村里人争相学习的对象。文明,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灵。“24字就在墙上,看的多了,自然就受影响了,做事情的时候也就有了标准。”村民薛万利说。东口子的喜人变化,是鄂尔多斯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大行动的一个缩影。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精神新高地的过程中,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直在创新载体,通过树立“品牌”,引导文明创建成为转型发展的动力。

  多年来,鄂尔多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注重选树、挖掘、推广典型,发挥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涵盖面广、形式多样,既营造了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又提升了全民的学习热情和文明素质。

  ——充分运用各类宣传阵地,加强宣传阐释。推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一大批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理念,大力宣传各旗区及市直部门创建文明城市的举措和成效,以点带面、多方联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打造积极向上的“道德生态环境”,传递社会正能量。从2011年开始,鄂尔多斯连续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讲活动,广泛宣传全市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传承道德精神,辐射好人效应,并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原型,创作文艺作品,拍摄微电影和公益广告。此外,道德讲堂和善行义举榜建设也收到显著的效果,建设善行义举榜的做法还入选了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100招》,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诚信建设制度化取得实效。出台《鄂尔多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实施惩戒公开。开展“诚信做产品”“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评选表彰诚信私营企业和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助推全社会形成诚信氛围。

  ——志愿服务有声有色。成立志愿者协会,建立志愿服务招募注册、组织培训、需求对接、服务记录等8项制度,在全区率先研发了网上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开通运行鄂尔多斯志愿服务网,在全国率先启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三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轨道,入围全国“四个一百”先进典型,是全国囊括全部奖项的5个地级市之一。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带动了7个旗全面开展全国、全区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伊旗、乌审旗蝉联全国文明县城,准旗、鄂前旗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乡风文明大行动的做法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典型。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和乡风文明大行动的全面开展,构筑起城乡精神文明一体创建、均衡发展的格局。申请建设6所中央和13所自治区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自建14所市级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全覆盖建设。

  鄂尔多斯从一点一滴抓起,汇聚起了文明创建的强大力量。如今,一系列特色纷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经深深植根于全市人民心中,公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并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建设热情、创新精神和创优动力。

   提升文化实力

  展示鄂尔多斯形象

  “冬闲的时候,我和老伴就爱去我们村的文化活动室,敲扬琴、唱山曲、扭秧歌,生活挺丰富多彩的,咱老百姓现在真是享福了。”准旗十二连城乡杨子华村村民王改芝说。如今,在城市的广场上、社区里,在乡村的文化活动室里,一本好书、一场文化讲座、一把马头琴、一支山曲儿,都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服务的生动见证。

  当社会的车轮运行到今天,广大群众呼唤文化精神大餐,文化“软实力”开始变身为幸福的“硬支撑”。

  2013年11月,鄂尔多斯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此后在全区首创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013年12月,鄂尔多斯被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我国西部地区地级市中只此一家。鄂尔多斯文化事业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作为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鄂尔多斯已完成了56项改革任务,形成了新媒体建设、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建设等改革成果80多项。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化产业风生水起。成立了市、旗两级文化旅游委员会,制定《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七项政策措施》等政策性文件,设立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出台《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建成文化科技融合众创空间,孵化文化科技融合企业33家,鄂尔多斯自由极客文化科技公司的3D、4D立体球幕等在创新模式和内容建设上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内蒙古首家艺术在线交易大数据项目“云中艺城”大数据项目完成投资500万元,内蒙古首家互联网图像创意印刷中心“掌印·开印吧”云印刷项目完成投资3300万元。致力于打造鄂尔多斯全域影视基地,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运营半年来,已有50多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产值3800多万元,利税1600多万元;共和影业今年将投拍五片,并致力于打造自治区级版权产业园。

  ——文学艺术精品迭出。与《中国作家》杂志社合作八年,评选出如张炜的《你在高原》、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蒋子龙的《农民帝国》、关仁山的《麦河》等几十部优秀作品,部分作品又分别荣获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出台《鄂尔多斯市文学艺术精品奖奖励办法》,设立文学艺术精品奖重奖本土作家。《生死依托》、《漫瀚调》、《警察日记》等120多个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大奖。新版鄂尔多斯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玛》作为驻场剧目在鄂尔多斯大剧院进行长达三个多月的演出,受到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鄂尔多斯的“现象级”剧目。舞剧《不落的太阳》、儿童剧《星星之子》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入选剧(节)目奖。

  击鼓奋进奏强音,步步走来愈铿锵。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鄂尔多斯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担当重任,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释放出巨大的推动力、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鼓足了城市的精、气、神,助推鄂尔多斯走向转型发展、再铸辉煌的灿烂明天。(记者 池小花)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