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村村变模样 户户添新景
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的观光农业采摘园。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卫生室医务人员开展免费问诊活动。
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正在进行的安全引水工程。
乌审旗无定河流域。
“老高老汉不简单,房子盖下一道滩。”在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高士英家3栋房子的故事家喻户晓。
上世纪70年代,历经千辛万苦,高士英盖起了1处平房,一时引来村里不少羡慕的目光。上世纪90年代,老高赶了个“时髦”,又盖了1排新砖房。25年后,这2处房屋已经破旧不堪。今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老高家第三次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新房盖好后,看着雪白的墙壁,86岁的高士英老汉感慨万千:“梦也没梦见这辈子还能住进新房!”
如今在鄂尔多斯的广大农村牧区,每座村庄、每个家庭都因“十个全覆盖”而变了模样。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电,校舍保安全,看病很方便,购物家门前,老来有保险……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农牧民过上幸福体面的新生活。家住乌审旗苏力德苏木神水台嘎查的曹永霞现在拥有1套新砖房,家里还开了便民连锁超市,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针对全市农村牧区的实际,鄂尔多斯打出“十个全覆盖”统筹牌,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乡风文明、文化旅游、乡村公路六位一体统筹推进,并同步抓好村庄绿化、村集体经济和基层组织3项建设,突出抓好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和村容村貌整治3项重点工作。在危房改造中,坚持走、转、改、建、拆多措并举,2015年完成投资12亿元,完工11666户;在街巷硬化中,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基础进行硬化改造,将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与绿化、硬化、美化、量化相结合,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相结合,共建美丽乡村;在村容村貌整治中,重点对影响农村牧区环境的草堆、粪堆、土堆、柴堆、垃圾堆进行清理,同时抓好改房、改厕、改圈、改院、改墙工作,使村庄变得干净整洁。
同时,全市还解决了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网升级改造2825公里,安装户户通设备2.1万户,建成地面数字基站34个,安装广播村村响150套,改造校舍18所,建成卫生室63个,建成文化室83个,建成便民连锁超市105个,农村牧区居民养老保障实现了全覆盖,近6.9万75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按时足额发放。
达拉特旗是鄂尔多斯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地区,特别是沿河渗漏区建设任务重、工作量大。该旗今年计划实施渗漏区危房改造4000户,目前已全部开工。在树林召镇二锁圪梁村村民李万荣刚刚建起的新房门口,李万荣激动地说:“党的好政策比有个好儿女还管用。”
在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农牧民住的是青砖黛瓦的新房、走的是绿树掩映下的“溜光”大道,乡风纯朴、文明,俨然“世外桃源”。这个乡把“十个全覆盖”和新农村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引爆乡村“农家乐”“鱼家乐”,这些产业成为农牧民新的增长点。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拥有60万亩草场,畜牧业是主导产业,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牧民们修建扩充了棚圈,政府为嘎查安装了牲畜全自动饮水机和全自动饲喂机,并实施划区轮牧,现代牧业发展有了“保护伞”。嘎查根据现有人文自然条件及牧户的特色,划分产业发展区域,打造山体景观点、特色养殖点、牧家乐体验点及生态水域游览点,使整个嘎查充满了活力、魅力。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工程建设中,鄂尔多斯市把管理提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出台了《全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后续管理办法》,明确后续管理坚持“以村为主、上下联动、分级管理、部门参与、各负其责”的总原则。各地分别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或村规民约,形成“全民共建、多方共管”的格局,有效调动了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
2015年是鄂尔多斯“十个全覆盖”的攻坚之年,该市提出“五个确保”的行动目标,即确保行政村全面推进,确保公路铁路沿线全面展开,确保农村牧区危房全面改造,确保农村牧区环境整治全面到位,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有条不紊全面完成。(王晓 于荣刚 池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