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旗:原味牧户生活 成就金字招牌

30.03.2016  11:11

广袤草原上升起袅袅炊烟,成群的牛马羊自由驰骋,华美的民族服饰,肥美的手把肉和醇厚的酒香,让体验了鄂温克旗牧户游的人们久久难忘。如今,家庭牧户游已成为鄂温克旗旅游的金字招牌。

2005年,鄂温克旗开始扶持牧民家庭发展牧户游,到2015年,当地牧户游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已经达2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余万元,促进新增就业岗位千余个。

致富的源泉,萌生于草原最日常不过的生产生活。鄂温克旗旅游局局长赵艳文说,鄂温克旗牧户游产业起步虽晚,发展却很稳健,再加之得天独厚的北方多民俗和原生态草原文化,使其成为吸金的重要磁化剂。

                            盛大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婚礼。崔曙光 摄

 游客成为传播者

1999年夏天,鄂温克旗巴彦呼硕敖包山下支起了几座蒙古包,一个名叫斯仁达瓦的布里亚特青年牧民开始尝试经营家庭旅游。

当时鄂温克旗的游客并不多,达瓦主要以接待散客和当地家庭周末游玩为主。这种服务形式相对单一的牧户游,虽然没有让达瓦一家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却也有所改善。

达瓦说:“我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让妻子不再辛苦劳作,想让孩子更加无忧无虑,我很容易知足,我会充满希望的守候着我的家人。”

2004年, 呼伦贝尔 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时期。2006年,自治区人大通过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条例》。其中明确提出对牧户游应采取政府指导扶持的政策,在法律层面对家庭牧户游进行规范,保障牧民权益。

鄂温克旗的牧户游家庭紧紧抓住这大好形势,逐年扩大经营规模。在经济条件好转后,许多牧户游家庭不仅去国内其他农家乐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同时积极整理和开发当地民族特色旅游活动项目,在牧户游接待中融入了民俗展示、民俗参与等项目,经营水平逐年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甚至很多游客成为了回头客和传播者,带来了更广泛的客源和人脉。

 

南吉德侍弄刚出生的羊羔。气候转暖,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塔日根宝力格嘎查牧民南吉德一家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接羔时节。青春 摄

与此同时,面对服务形式单一的现状,鄂温克旗决定改变现有的牧户游产业发展模式,启用大景区带动家庭牧户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几年来,鄂温克旗通过巴彦呼硕景区带动锡尼河东苏木和西苏木布里亚特蒙古族牧户游、五泉山景区带动巴彦嵯岗苏木鄂温克族特色牧户游、红花尔基景区带动伊敏苏木厄鲁特蒙古族家庭牧户游和辉河德仁夏营地原生态牧户游,用各民族特有的餐饮、服饰、民俗活动,丰富服务内容,吸引游客。

现在,在鄂温克旗,家庭牧户游已经由单纯的服务性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了一年四季的旅游产业,不再受旅游淡旺季的约束。家庭牧户游有了自己的蒙古包群、马匹、骆驼,供游客进行旅游娱乐活动,兼具餐饮、住宿、娱乐、会议等多重服务功能。

牧民巴达玛说:“原以为牧户游就是接待一些家庭游客,没想到在大景区的带动下,居然能够合作接待旅游团队,甚至是会议商旅等更高级别的客人,由此带来的收入更是可观。”

目前,锡尼河地区巴彦呼硕景区山下的家庭牧户游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了鄂温克旗家庭牧户游发展先进示范地区。斯仁达瓦布里亚特蒙古族家庭牧户游还获得了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全区百佳农牧民”、“呼伦贝尔优秀接待户”、“呼伦贝尔十佳牧户游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

消防员教学生使用消防设施。日前,阿荣旗消防大队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师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王保国 摄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