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科研的“80后”女博导

01.04.2018  20:55

  在见到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春燕前,记者曾一次次想:这位2001年考上大学、2011年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并赴美知名高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归国的女博导究竟是什么样子?唯一敢肯定的是:她一定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学霸”。

  敲开王春燕实验室的门,里面正有5个“白大褂”在做实验。说明来意,其中一位梳着干净利落短发、戴眼镜、满脸书生气的“白大褂”脱下胶皮手套后跟我们握手:“我是王春燕,不好意思,戴手套手有些捂出汗了。”如果不是在采访前看过她的照片,我们一定会以为她跟其他4个“白大褂”一样都是学生。“在校园里走走,肯定没人把您跟博导这个身份联系起来,看上去您更像一位学生。”我们的采访开始了。

  没错,1983年出生的王春燕实在与我们一贯对高校教授级人物的印象相差甚远。实验室里,她的博士生李培培与她同龄。李培培说,王老师的专业造诣很高,很幸运能成为她的学生。作为王春燕的第一位博士生,李培培的确很幸运。王春燕2017年4月以“骏马计划”引进人才的形式加入到内蒙古大学,创建实验室,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核酸纳米组装、核酸热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今年2月公布的第14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名单中,王春燕入选。近年来,她的多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

  实验室里,王春燕带领她的1位博士生和3位硕士生正在做的是一项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非变性凝胶电泳实验。王春燕教得很认真,从移液枪的使用,到学生把每项实验内容记录在记录本上。王春燕对科研工作总是乐此不疲。每天早上6点半,她就从家出发到学校了。在学校里,她基本上都在做3件事:上课、做实验、看文献,晚上总要到10点多才回家。除去工作日,每周六还是王春燕和学生们的组会时间。组会上,她和学生们分享阅读文献心得,一起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别人看来,这么高的工作强度肯定很辛苦,但王春燕却从不觉得累。她说:“科学探索是非常有魅力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让每一天都做得更好。

  眼下,王春燕的新课题是针对癌症早期检测方面的研究。每一次确定新的课题,她总是非常兴奋,因为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探索旅程。癌症早期检测是一个世界性的待突破难题,我们问她,有没有信心?王春燕说:“科学探索不能预测结果,要在一遍遍的尝试中得出结论。只要我们不断为之奋斗,发现的几率总是更大些,总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