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群英·回望70年】金海:草原上的中国保尔

24.05.2017  17:50

  金海教授带病坚持讲课(资料图片)

  一个人可以有多少激情,可他从不疲倦,尤其在讲台上;

  一个人可以有多少汗水,可他从不计量,尤其在学术研究上;

  一个人可以有多少爱,可他从不表露,因为他已经将生命献给他最热爱的事业……

  内蒙古大学蒙古族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金海患上颌窦腺癌后,8年先后做了7次手术,右眼眼球被摘除、右耳几乎失聪。患病期间,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气坚持做内蒙古近现代史科研与教学工作,编撰了大量学术著作,填补了我国这个领域的多项学术空白,被誉为“草原上的中国保尔”。2011年7月9日,他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讲台和学生。金海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还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缘史学

  1979年,金海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由于上初中和高中时没有学习过历史课程,在大学期间的史学课上,他被蒙古史学教授讲授的历史知识深深地吸引住了。当老师讲到“在蒙古历史研究领域出成果的大多是俄罗斯等外国的学者”时,深深地刺痛了他。“为什么连外国的学者都在研究我们祖先的历史,而我们却对自己民族的过去知之甚少?”从那时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金海的心中油然而生。

  2008年,记者有幸采访了饱受病痛折磨的金海教授。在采访中,金海很少谈及自己的成绩,他欣慰地告诉记者:“过去的尴尬局面已经被扭转,众多的内蒙古学者通过努力,在国际上成为了蒙古史研究领域的主力。

  由于对历史知识特别感兴趣,在大二时,金海就从历史系的同学那里借书自学了历史系的主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内蒙古大学教授郝维民曾经给金海所在班级讲授过内蒙古革命史课程,对当时勤学好问的金海印象非常深刻。他告诉记者:“金海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认真。他上课时注意力特别集中,下课后还要带着一些问题向老师请教。他性格沉稳,话语不多,但是提出的问题都比较专业。

  在金海读大三时,郝维民教授需要从蒙古语言文学系选拔两名蒙汉语言兼通、热爱史学的学生留校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工作。当时,郝维民教授首选的就是金海。他把金海请到家里,建议他从事史学研究,金海欣然接受。郝维民教授与蒙古语言文学系的领导协商,让金海提前两个学期从事研究工作,并继续蒙古语言文学的学习,在毕业时必须撰写一篇关于内蒙古近现代史方面的论文,以论文的质量决定金海是否留校工作。

  最终,金海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还撰写了一篇优秀的史学论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郝维民教授告诉记者:“当时看到他的那篇论文,我很欣慰,我感觉留住了一个好苗子。

  此后,金海一边参加研究工作,一边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进修历史专业本科的课程,并且在外语系进修日语,提高了外语水平。这样,他具备了研究历史的基本条件,而且蒙汉语言兼通,又有较好的日语基础,成为当时内蒙古大学中共内蒙古地区党史研究所研究人员中条件最好的青年研究人员之一。

   遭遇病魔

  1997年,金海的鼻子经常流血。当时他的工作很忙,没认为这是什么病,以为是上火引起的。

  但是,家人对他流鼻血的症状却很担心。在多次劝说下,金海终于同意到内蒙古人民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很不乐观,医生说,可能是恶性肿瘤,建议他到北京的大医院进一步检查。随后,金海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拿到检查结果,我立刻就懵了,我怎么会得这种病?我该怎么办……”金海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无数个问号,他感觉天塌了一般。当时,他看着医院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孤独无助。就这样,他站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回过神儿来后,他首先给自己的导师齐木德道尔基教授打了个电话:“老师,我得的是癌症……”听到这个噩耗,齐木德道尔基教授半天没有说出话来,后来用命令式的口吻喊到:“你给我顶住!

  金海告诉记者,听到导师的这句话,他的脑海里出现了战争年代前线炮火连天,后方指挥人员命令前线战士“你给我顶住”的画面,他的精神一下子就振奋起来,导师把他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啊,我不能倒下!我正在读博士,我要做研究,我有家人,有朋友,有学生……遥远的呼和浩特有人牵挂着我。”从北京回到呼和浩特后,金海握住导师的手说:“您那句话可顶大用了,一句顶一万句!

  金海从心理上战胜了病魔,在家人、老师、同事、同学们的鼓舞和帮助下,他很快就树立起了信心。

  1999年3月8日,金海在北京协和医院做了右上颌骨扩大切除术。这是他患癌症治疗的第一次手术。为了避免面部变形,医生给他植入一块人造颌骨,用以支撑面部。接下来,是长达两个月的放射治疗。金海忍受着手术和放射治疗带来的极大痛苦,坚持完成了博士研究生学业,撰写了长达20万字的毕业论文。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杨栋梁教授激动地说:“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答辩会,金海作为一位癌症患者,能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完成这样高水平的20万字论文,令我非常感动。我回去后一定要把金海的事情讲给我的学生听,金海是他们的楷模。

  取得博士学位并不是金海在那一年的唯一成绩。他还顶住病魔的压力,撰写并发表了一篇论文,他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也在他的指导下顺利毕业。当年,他担任副主编的图书《内蒙古革命史》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大奖;合著的图书《内蒙古历史地理》也获得了首届内蒙古图书奖。

   硕果累累

  金海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内蒙古近现代史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上。他参加了10项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

  因为患了上颌窦腺癌,他先后做了8次手术、2次放疗,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但是,他没有被病魔压倒,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凭着对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满腔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他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郝维民教授曾满含热泪告诉记者:“我深深地理解金海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一名史学研究者,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出成果,而且这种积累越厚重,出的成果就越多。金海从1982年留校工作开始,进行了扎实的知识积累和科研锻炼,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了厚实的资本。可是,正当他可以厚积薄发时却患上了癌症。难得的是,他能够一次次战胜病魔,让他的学术之花常开,不断地结出令人惊喜的成果!

  在与癌症抗争的12年中,金海从未离开过教学讲台,从未放弃学术研究。期间,他培养的10名博士研究生已有4人毕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已有17人毕业;他参加了1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填补了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出版个人专著7部、合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300余万字,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1部译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大奖。

   争分夺秒

  2008年3月18日,金海再次住进医院。这已经是他经历的第八次手术了。3月24日出院后,他又埋头在书海中,继续自己的史学研究工作。记者到他家采访时,他正在研读史料,书桌上摞着厚厚的文稿。他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术成果留给社会。我虽然生了病,但是脑子还可以思考,还没有到病倒爬不起来的地步,就应该继续干下去。”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时,他说:“今后两年的时间我都已经安排得满满的,有许多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去完成。再长的时间我没有安排,因为这个病太顽固了……”文/记者祝汉宾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