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

11.08.2015  13:42

  年初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以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市级领导联系重点贫困苏木镇为契机,扎实推进《通辽市2015年扶贫开发行动计划》,不断改革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改进扶贫工作方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快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努力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投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19.59亿元、31468户。其中,2015年上半年新增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7.45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5.5亿元放贷任务的135%,完成本级争取目标8.5亿元的88%。其中,“金穗富农贷”完成6.38亿元,“金穗强农贷”完成1.07亿元,提前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务,加快了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精准扶持,多方合作,全力推进“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我市将“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作为风险抵押金,与其它商业银行开展广泛合作,实现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与“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项目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贫干部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确保广大贫困户真正受益。

  集中资金,整村推进,实现贫困嘎查村整体脱贫。为确保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项目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的作用,集中优势资金进行整村推进,严防“撒胡椒面”,确保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扶持一户脱贫一户。目前,全市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项目实施整村推进的嘎查村达113个,每个嘎查村放贷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户均获得金融贷款5——10万元。

  产业支撑,金融扶持,加快“四点一带”绿色产业经济发展进程。金融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组织)+农户+基地”发展模式,绿色种养、有机种养、无污染种养等优势特色产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四点一带”绿色经济产业带已初步形成。通过扶贫龙头企业拉动、大户带动,增加了农牧民产业收入。目前,全市已为14户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放强农贷资金17000万元。

  创新方法,因地施策,使特困户得到应有扶持。对于特困户贷款难的问题,采取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保、党员担保、村民代表担保等方法,使最需要钱的特困户得到扶持。在具体工作中,各旗县市区不断创新方式,加快了全市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进程。一是实施土地流转抵押,村委会反担保方式。开鲁县将借贷农牧户土地承包田使用证抵押到村委会,村委会向县农业银行进行担保,县农行按照贷款条件和程序进行受理与调查、审核、征信确认后,监督村委会与贷款申请户、联保户签订反担保抵押协议,反担保抵押协议书原件留存县农行。最后在扶贫办的监督下,由村两委成员集体签字,向县农行提交保证担保承诺书。同时做好贷后管理、监督和后续的收回。二是制定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四方协议书,明确权利义务。科左中旗进一步明确旗扶贫办、农行科左中旗支行、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四方协议书,在四方充分配合、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广大贫困户发放金融贷款,确保贫困户真正受益。三是与其它商业银行合作,放大资金规模。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和科尔沁区等旗县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方式,与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广泛开展合作,将“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作为担保补偿金,按5——10倍比例放大,加大资金投入规模,确保特困户得到金融贷款,贫困农牧民稳定增收。通过多措并举,有效破解了贫困户贷款难,弥补了“三到村三到户”专项扶贫资金不足,项目实施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确保项目嘎查村扶贫项目顺利实施,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韩国辉)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