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呼伦贝尔市分行助农助牧业务发展纪实

25.03.2015  14:32

走向扶持农牧业发展的金融“蓝海

——中国银行呼伦贝尔市分行助农助牧业务发展纪实

  北国三月,春寒料峭。天刚蒙蒙亮,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乡间公路上,一辆小车奔驰前行。车内,中国银行呼伦贝尔市分行行长石立新和呼伦贝尔市分行阿荣旗支行的几位工作人员心已经飞到阿荣旗的牧户们家中。

  作为中国银行走向扶持农牧业发展金融“蓝海”的标志性项目,2014年,中行呼伦贝尔市分行阿荣旗支行通过“益农贷•肉牛养殖贷”和“中银福农卡”等金融产品,向当地投放了1.6亿元的贷款,支持农牧民发展养殖业。

  不到1年的时间,听说这些贷款支牧的效果已经显现,石立新急切地想实地看个究竟。

   责任与心愿的合拍共振

  “石行长啊,欢迎欢迎!快看看我这圈舍,现在牲畜数量是不如秋天多,但可是牛壮羊肥啊!”来到阿荣旗新发朝鲜民族乡新发村,石立新一行人一下车,养殖专业户马家君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拉着石立新的手,热情地打着招呼。

  石立新平时工作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能够与跟离300多公里外的马家君打成一片,还得从中国银行信贷支农的事说起。

  近年来,内蒙古的绿色畜牧产品在区内外大受青睐。有牲畜养殖经验的马家君看到了这个商机,就想扩大养殖规模。去年他把家里所有的积蓄倾囊而出翻修了圈舍,可是购买种牛种羊的钱却让他犯了愁!

  其实,像马家君这样,在农牧区,有致富眼光却苦于没有资金支持的农牧民大有人在。这也是当前限制内蒙古牛羊养殖行业发展的瓶颈。“我们现在不缺圈舍,也不缺技术,就是缺扩大规模的资金啊!”阿荣旗分管牧畜工作的一位领导急切地说。

  正是看到了农牧业产业化的这种困境,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办行理念的中国银行,提出了支持“三农三牧”就是国有大型银行最好的责任担当、“三农三牧”也是中国银行亟待开拓的业务‘蓝海’地带的经营理念。阿荣旗成为中行扶持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试点旗县,而马家君也幸运地成为第一批信贷扶持的养殖户。

  “中国银行给我放的贷款是雪中送炭。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我做强做大养殖业的梦想就有机会实现了,石行长你们真是我的贵人啊!

  马家君没想到,自己犯愁的事尽然是中国银行这样的大行给解决的,这对于他来说,感觉真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在他的观念中,中国银行是“城里”的银行,跟“三农三牧”不沾边。而事实上,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与广大农牧民发家致富的愿望完全能够合拍共振,让千万个马家君收获惊喜。

   底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中行贷款的‘门槛’并不低,但‘进门’以后贷到的金额大,付出的利息低,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他们在抵押担保上他们会‘变通’。”谈起中国银行的信贷支持,马家君最大的感慨是中行会“变通”。

  马家君嘴里的“变通”,指的是中国银行在助农助牧上的金融创新。

  破解“三农三牧”融资难的瓶颈在于抵押物不足。如何既能守住贷款风险防范的底线,又能满足农牧户的渴望?面对这样的难题,中行意识到,创新是唯一可选的道路。

  “我们的产品都是吵出来的!”说起助农助牧金融产品的研发过程,石立新深有感慨地说。

  中行“益农贷•肉牛养殖贷”产品的创新研发凝聚了自治区分行、呼伦贝尔市分行和阿荣旗支行三级机构员工的共同心血。石立新组织业务骨干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市场调研,摸清了农牧户的金融需求和可提供的抵押担保财产。在自治区分行支持下,成立了助农助牧金融产品研发小组,对外和当地政府、农牧业龙头企业协商谈判,确定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和合作流程;对内起草一系列法律文件和文书样本,制定产品操作流程,设计好风险管控方案。

  金融产品研发的日子也是激情燃烧的日子。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组成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怎样防控风险、怎样简化审批、怎样实施贷后管理,一个个难题在小组成员们的“头脑风暴”中闪现共识,在面红耳赤的激烈争吵中找到解决途径。

  中行研发的“益农贷·肉牛养殖贷”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贷款的抵押担保问题。单一牧户可做抵押的资产有限,那么就由当地的养殖协会把规模化经营的养殖户联合在一起,大家共同出资建立“保证金资金池”,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阿荣旗政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产权登记系统”并实现了全旗联网,中行就充分利用这个系统有效监控贷款户的资产,使之成为重要的贷款辅助担保方式,最终形成乡村两级政府推荐、龙头企业或养殖协会带动、养殖户出资建立担保奖金池、银行投放贷款的业务模式。

  由于成功解决了贷款抵押担保的难题,使中行的“益农贷·肉牛养殖贷”突破了以往助农助牧贷款额度低的问题,最高贷款金额达到5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2年,而且利率较同业低1.2个百分点。

  对于达不到贷款要求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阿荣旗支行向他们发放中国银行专属助农助牧产品——“中银福农卡”,提供单笔1—30万元的信贷支持,通过三至五户联保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保证金资金池”的方式提供担保,在3、6、9、12个月内分期偿付本金,真正做到了“抓大不放小”,既帮扶了规模化经营的养殖农场,也支持具备养殖经验的养殖散户。

   西装与牧舍的和谐对接

  中国银行传统上从事的是外汇外贸金融业务,在业内曾被称为“穿西装打领带的银行”,好金融产品的推广考验着这样的银行能否真正接地气,真正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金融服务道路。

  “农牧户分散居住,点多面广,单靠阿荣旗支行的力量是无法实现金融下乡目标的,我们要举全行之力抓好试点。”石立新指派市行银行卡部主任张广柱带队深入阿荣旗,拉开了助农助牧金融服务的序幕。

  张广柱带领的这支队伍,有经验丰富的老信贷,也有刚刚走上银行工作岗位的90后。他们和阿荣旗支行员工吃住在一起,白天下乡进村,根据村委会推荐的名单,马不停蹄的走家串户,从家庭成员信息到土地草场承包情况、从牛羊养殖历史到未来养殖打算,一一详细了解,登记造册;晚上回到支行又加班加点整理材料。

  乡下的路,夏天淌河,冬天溜冰,乘坐的汽车动辄就被旋进泥土里,大家一起下车推车是常事,有时甚至只能乘坐老乡的农用四轮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即便如此,产品宣传之初,常常受到老百姓的质疑。“我在好几家银行都填了表,款也没下来,你们行吗?

  面对怀疑,张广柱和同事们毫不气馁。他们迅速探索出老百姓听得懂的通俗话语,把金融专业知识讲的头头是道;他们带上移动服务设置进村入户,省去老百姓进城办业务的麻烦;他们信守承诺,只要和老乡约好了今天家访,就是不吃饭也要先去老乡家里了解情况。

  几个月下来,人累瘦了,鞋也磨破了,远在300多公里以外的家里更是顾不上……

  就是靠着这么一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张广柱一行几次下乡,用半年时间走村串户,足迹遍布阿荣旗11个乡镇,148个行政村,日均行程达400公里,一天最多走访农户数量达25家,终于梳理出符合条件的金融扶持对象,像马家群一样的800多户农牧户们平生第一次拿到了“”字头银行的贷款。

  在中国银行的金融支持下,2014年,阿荣旗全旗新增5万头牛、10万只羊的养殖量,建设中型规模以上育肥牛、育肥羊养殖基地共90个,两项业务共扶持农户806家,惠及近万农牧民的同时,有力带动当地养殖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

  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中国银行在当地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口口相传的宣传,为中国银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附近旗县纷纷慕名前来取经……

  亲自感受了农牧民的喜悦,石立新信心满满。

  “石行长,您放心吧,贷款到期指定还!”马家君的一席话更让他吃下了走向支持呼伦贝尔农牧业发展金融“蓝海”的“定心丸”。(文/王芳、赵慧敏)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