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PEC蓝”长驻北疆天空
导读
“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说一千道一万,问题的核心还是“怎么办”——面对沉积已久的空气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我们必须有所行动、有所作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关注地处祖国北疆、负有生态安全屏障重责的内蒙古,在治理环境污染、打造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中的行动和作为。
刚刚过去的一年,内蒙古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之巨,前所未有——
自治区安排环保专项资金4.3亿元;
呼和浩特市投入13.5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
包头 市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投资60多亿元;
乌海市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逾67亿元……
一系列大手笔和大动作,无不向世人展现出内蒙古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
净化空气内蒙古舍出金山银山
近日,包头希铝电厂获得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奖励资金420万元,因为他们提前完成了发电机组的脱硝改造。
脱硝、脱硫、除尘……这些略显生涩的专业术语,都是控制空气污染的环保措施。赶在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前,包头希铝电厂完成了6台机组的脱硝、脱硫、除尘改造,以及煤场全封闭改造等环保项目,环保设施升级换代之后,各项污染物排放均优于国家最新的环保标准。
这就是大投入带来的大改变。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区共争取中央环保专项资金5.9亿元,其中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就有4亿元。这些钱,全部用在了实打实的防治措施上。
而奖励补助机制的“撬动效应”,更是让污染防治资金投入规模呈现出滚雪球式的放大。2014年,内蒙古在环境治理投入上舍出了金山银山。
重点防控PM2.5,淘汰22.5万吨电石产能,搬迁关停烟气排放不达标的供热企业,完成126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2014年, 鄂尔多斯 市的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举措,有着13亿元的资金后盾。
虽说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优良、排名靠前,鄂尔多斯市还能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力趋紧的困难,为防治大气污染投入巨资,值得点赞。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基础,乌海市2014年共投入大气污染治理资金67.18亿元。
如此重金治气,乌海市的收获也是沉甸甸的:海渤湾中心城区优良天气同比增加66.9%,仅二氧化硫排放量这一项,矿区矸石自燃治理就削减了3.56万吨,焦化行业提标改造工程可削减1.4万吨。
在共和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包头,2014年市区两级财政用于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的专项资金达到3亿多元,为历年之最。同时,包头市还迈入了第三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行列,成功地争取到12亿元补助资金。
“2014全年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投资60多亿元,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包头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士忠介绍。去年年底,在华北地区环境保护督查会上,包头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受到了国家环保部肯定。
在 通辽 ,在 赤峰 ,在乌兰察布,在 兴安盟 ……在全区各盟市机关所在城市,投资改造升级后的监测设施均已正常运行,全部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从2014年底开始同步上传包括PM2.5在内的6项空气质量指标的实时数据。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如果说这一理念已经成为时人的共识,那么,内蒙古正在进行的这项投资甚巨的庞大工程,就是要让“APEC蓝”长驻于北疆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