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十个全覆盖”让农牧民“富起来、乐起来”

12.10.2015  17:18

  金秋的阿拉善绿野飘香;金秋的阿拉善牧歌飞扬。这几天,阿拉善的“吸睛”指数攀升,一个个苏木嘎查颜值迅速提升。

  一望无际的戈壁草原上,一个个亮丽的新村点缀其间。看,干净平坦的水泥路连接着每一个崭新的村庄。村里的新房白墙青瓦,漂亮大方,百十平方米的院落宽敞干净,风光互补的路灯到处可见……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在了农牧民一张张憨厚的笑脸上。

  随着“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的实施,阿拉善的农牧民住上了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舒心电,幸福生活的梦想已然照进了现实,他们“富了起来、更乐了起来”。

   新村建设靓起来农牧民乐起来

  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青砖铺成的小院,房屋门口还设计了美观的门厅。国庆前夕,记者走进阿左旗巴彦浩特镇通古勒格淖尔嘎查的牧民塔娜家,一个世外桃源般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展现在眼前。

  扎着马尾辫的的塔娜,高兴地迎了出来。今年29岁的她,刚刚做了妈妈,幸福与喜悦洋溢在脸上。

  “我们搬进了新房,心里可美了。”塔娜微笑着,介绍着自己的新房,还翻出相册,让记者看看以前自己的旧房子。

  塔娜感慨地说:“过去我们住的是土坯房,条件很一般,更别提屋里有卫生间啥的了。”

  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塔娜一家与当地许多农牧民一样,他们的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在实施“十个全覆盖”中,嘎查进行了危房改造,开始打造新型村民集中居住区。在政府补贴下,塔娜一家个人出资4.5万元,便住进了现在这个又大又宽敞的新房,客厅、厨房、卫生间应有尽有,生活条件真是得到了极大改善。

  “现在我们住在90平方米的大砖房里,通了网电,电视有30多个台,与城里住楼房没什么差别,生活真正是幸福。”塔娜指着装修一新的新房高兴地说,家里的窗帘等家居用品很多都是自己上网淘来的,便宜又实惠。

  在她看来,“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落实,真正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更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算正房、凉房加院子,塔娜家占地近300平方米。院子一角,还种着些许绿色蔬菜。

  “大姑在牧区搞农家乐呢,我们以后也想做这个。”塔娜说,丈夫在搞种植、养殖业,光羊就有300多只,以后的生活,只要勤快,根本不用愁。

  “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塔娜信心十足,对未来生活进行着规划与憧憬。

   产业转型利好多农牧民得实惠多

  希尼套海嘎查位于巴彦浩特镇以西30公里处,汉语译为“新湾”。在这片10586亩的土地上,有89户住户,“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给这里带来了新气象。

  漫步在希尼套海嘎查的巷道小路上,记者看到红瓦白墙的新型村民居住区沿道路两边排开,错落有致,分外显眼。在新建的房屋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熠熠发光。

  “预计10月底就能完工啦!”一些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在进行新房的最后装修。

  希尼套海嘎查党支部书记许勇姜介绍,该嘎查是阿左旗“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嘎查之一,除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改造、文化活动室、卫生室、社会保障五项工程覆盖以外,2015年实施了希尼套海新村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1307.3万元。“通过整合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少数民族发展、危房改造、财政“一事一议”等工程项目,为村民打造集约用地、功能合理、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新村建设项目,改变居住环境。”许勇姜说。

  相比其他嘎查,希尼套海的危房改造更显大气,集中新建了50套100平方米住宅,加上20平方米凉房及围墙和大门,每户均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大门外还设计了车库,以后农牧民发展农家乐什么的,都有发展空间了。”一个住户说,这样的新房子,看着宽敞,住着也舒坦。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当地政府也想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嘎查计划发展农家乐、家庭式旅馆50户,除居住环境提档升级外,在满足游客接待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能源公司,利用新村50户房屋屋顶及院内空地,安装分布式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促使嘎查村民由传统种养殖业向沙漠旅游业和光伏发电产业逐步转移。

  “农民不投资,只增收。”巴彦浩特镇副镇长阿拉腾达来介绍,农民只需负责清理维护好自己房屋上的太阳能光伏板,每年可分得利润4、5千元。

  “这样,既能促使村民就地就业,又能带动嘎查经济快速发展。”阿拉腾达来说,这也是去外地“取经”后实施的农牧民致富项目,通过项目打造新型村民集中居住区,既提升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又通过从事沙漠旅游服务业实现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聚各方之力打造特色产业的新路。

   因地制宜搞创新“阿拉善盟模式”亮点多

  阿拉善有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按照规划,2014年-2016年三年内全盟“十个全覆盖”工程计划总投资12.1亿元,涉及农牧民2.82万户、7.36万人。

  地广人稀,牧区居民居住分散,如何有效落实这项民生工程,阿拉善因地制宜,形成了“阿拉善盟特色”的建设模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一切美好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农牧民自己的工程,要靠千万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不懈努力。

  工程实施以来,阿拉善盟各地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成效由群众评判。广大农牧民全程参与工程实施,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在规划与建设中,阿拉善盟对全盟198个嘎查村按示范型、标准型、一般型三个类型进行科学谋划、分类指导。

  对人口集中、立地条件较好的沿线、沿路的嘎查村,分类打造高标准“十个全覆盖”示范村;对于一般条件的嘎查村,实现基本“十个全覆盖”,将其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明有序”的美丽嘎查村;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嘎查村,按照“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重点落实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村村通电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地制宜的推进模式,既提升了惠民工程的含金量,更让农牧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阿右旗在落实“十个全覆盖”中,拓展内容、城乡互动、资源共享。除了“规定动作”外,还增加了配套建设的集中供热、排污管网、亮化绿化工程,实现了“10+N”全覆盖;额济纳旗在医疗服务方面创新,坚持嘎查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与医疗流动服务车、家庭“小药箱”工程相结合,得到了农牧民的普遍赞同。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广袤的戈壁滩上处处显现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村有着独具特色的亮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也在“十个全覆盖”的照耀下,悄然发生着变化。

  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启动后,更为阿拉善盟的农村牧区带来新活力。

  阿左旗驻巴彦浩特镇工作组第一组长、阿左旗旗委常委、旗委办公室主任王利军说:“自工作队驻村以来,我们要求驻村工作队在协助嘎查村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每个嘎查村缺啥就补齐啥,依据走村入户家访实际情况做出设计推进蓝图,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做扎实,把自治区党委政府这项工作做到老百姓心窝中。”

  对于广袤的草原牧区来说,“十个全覆盖”已经成为彻底解决农牧区“短板”的综合性工程,也是在大草原上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具体抓手,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向农村牧区集中,广大农牧民开始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绽放有了更加厚实的土壤。(记者 白建平张桂梅 )

[责任编辑 李珍 ]